2025年3月28日,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研究员Dan Ehninger教授和康复大学周宇教授(原青岛大学教授)(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谢侃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文章Intermittent fasting boosts sexual behavior by limiting the central availability of tryptophan and serotonin。研究发现,长时间采用24小时节律的间歇性禁食显著提升了雄性小鼠的性欲行为。这一效应与脑内血清素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而血清素的合成依赖于饮食中摄入的色氨酸。研究人员提出,类似机制在人类中也可能存在,禁食或可为性欲减退等临床问题提供新治疗思路。


偶然发现:节食小鼠后代数量异常多

该研究最初旨在探讨父代节食对子代的生理影响。然而,研究团队意外观察到:即使是年龄较大的雄性小鼠,在经历长时间节食后,竟然拥有异常多的后代。进一步分析排除了生殖器官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关键在于行为改变——节食小鼠的交配频率远高于正常饮食组。“这像一场科学侦探故事,”DZNE研究员、论文主要作者Dan Ehninger教授表示,“我们最终发现,节食小鼠性行为显著增加,从而抵消了年龄带来的生殖劣势。”

间歇性禁食如何发挥作用?

实验采用了一种严格的间歇性禁食模式:小鼠从2月龄开始,进行“24小时进食+24小时禁食”的循环,持续22个月。在实验后期,它们被引入到年轻健康的雌鼠环境中。结果发现,无论老年还是青年雄鼠,只要节食时间超过六周,均表现出更高的性活跃度,而节食周期较短(少于6周)的小鼠则未观察到类似变化。周宇教授指出,“我们的实验表明,通过禁食增强性欲并非立竿见影,最短可能也要持续间歇性禁食6周至6个月”。

机制揭秘:血清素下降解除性抑制

进一步研究发现,节食小鼠脑内血清素(serotonin)浓度显著下降。血清素是一种通常具有抑制性行为作用的神经递质,其合成依赖于色氨酸——一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饮食获取的必需氨基酸。节食限制了色氨酸摄入,从而间接导致血清素减少。“这些小鼠像是‘性抑制解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Ehninger教授解释道,“这提示我们,饮食中的色氨酸及其代谢通路对性欲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是否适用于人类?未来研究值得期待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机制是否特定于某种禁食模式,还是在一般热量限制下也能出现”,周宇教授补充道,“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验证不同节食方法的生理效应”。值得一提的是,血清素在人类性行为调节中同样发挥关键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会提高血清素水平,其常见副作用之一就是性欲下降。相反,血清素减少可增加性冲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Ehninger教授表示,“在某些人群中,特别是受到‘性欲减退障碍’困扰的中老年人,科学设计的节食干预可能成为药物治疗之外的有益补充。”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5)00104-4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近期直播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