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守军的英勇让蒋介石感动,他曾希望指挥官方先觉与阵地共存亡,如他殉职,则将衡阳城名改为方觉城以纪念他。然而,经过47天鏖战,方先觉并没有如蒋介石期待“以死报国”,而是向敌人打出了白旗;此时,恼怒的蒋介石却意外地下令将长沙守城败将张德能处死。
此前,张德能在长沙保卫战败逃后,国民党陈诚、白崇禧、薛岳、徐永昌、何成浚五位上将一起请求蒋介石放他一条生路,虽仍被蒋介石定为死罪,却押于牢中暂缓执行。如今突然将他处死,难道五位上将齐出手,仍保不住一个中将军长的脑袋?还是怪方先觉不争气,让衡阳改名泡了汤?
张德能的军旅生涯可以追溯到北伐时期,他长期奋战在湘赣一带,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逐步成为薛岳的心腹爱将,担任国民党第4军中将军长。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却成为了张德能生死的分水岭。
当时,日军对长沙发起了第四次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危急关头,张德能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长沙警备司令,肩负起保卫长沙的重任;薛岳对张德能寄予厚望,认为他能够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守住长沙。
然而,这次任命背后却暗藏玄机;最初,薛岳打算让第10军守卫长沙,但被蒋介石看穿他想要保存实力的意图,坚持要让中央军的嫡系部队承担这一艰巨任务。无奈之下,薛岳只好安排张德能率领第4军守卫长沙;此时,白崇禧提出了一个看似明智的建议,要他放弃长沙,退守衡阳保存实力。
薛岳深知蒋介石最厌恶的就是弃城而逃的将领,为了保全自己,他决定先坚守长沙一段时间,再视情况而定。很快,张德能率领第4军进驻长沙,还有一个暂编第54师和一个战区炮兵团也一起加入了防守阵线。
表面上看,这支防守力量似乎颇为强大,但是,各部队来源不同,加上上级指派的参谋长赵子立也要参与指挥,导致三方配合不畅,指挥混乱。赵子立主张重点防守岳麓山这个制高点,但张德能和薛岳却坚持将主力部署在长沙城区,这些分歧导致了防守部署的失误,为日后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战斗打响后,形势急转直下,仅仅一天时间,长沙城区就难以抵挡日军的猛烈攻势。张德能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按照赵子立的建议撤退到湘江西岸。但为时已晚,撤退很快演变成了溃逃,张德能甚至无法阻止自己的部下四散而逃,就这样,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坚守多年的长沙便落入日寇之手。
薛岳马上意识到张德能恐怕难逃厄运,立即四处奔走,联合白崇禧,何成浚等五位上将出面向蒋介石求情,希望能保住张德能的性命。
蒋介石虽然对张德能极为不满,但也不得不给这些将领一些面子,暂时将张德能关押,没有立即处决,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危机已经解除时,意外发生了。
衡阳会战爆发,方先觉率领第10军在衡阳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整整47天,方先觉率部顽强抵抗,这场战役几乎可以载入史册。蒋介石对此极为重视,甚至打算在方先觉取胜后为他庆功,如果战败牺牲,则将衡阳改名为“先觉城”以示纪念。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弹尽粮绝之际,方先觉为了保全将士性命,选择了投降,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蒋介石。极爱面子的蒋介石,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张德能身上,他认为,如果当初张德能能够多坚持几天,也许就不会有衡阳之战的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