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代黄埔名将,曾是蒋介石的心腹、德式铁军的掌门人,却在淮海战役中跑不过几百米就死了。
据邱清泉身边的人说,其实他的精神已经崩溃了。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信错了风水……
一腔孤勇救兄弟,一锅端了自己人
1948年12月3日,陈官庄的寒风刮得跟刀子似的,邱清泉坐在指挥所里,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接到参谋送来的急报,他整个人腾地一下站起来。
“第四十五师顶不住了?”这是他起家的老部队,是他当年亲手带出来的兵。要知道,在中央军校教导团时期,他就是这个师的根,整编、训练、打仗样样上心。
如今听说这个师被解放军围住,正孤军奋战,他急得直跺脚,撂下筷子连饭都没吃完。立刻召见第十二军、第七十军两个军长,几乎是强硬地下命令:“全力救援!”
不止如此,他还亲自跑去见杜聿明,一番苦劝硬说,再三强调:“不救这个师,我心里过不去!”按理说,这会儿正是全军“转进”关键节点,拖不得、停不得。
可是邱清泉认死理,一根筋。他跟杜聿明说:“部队乱了是我没管好,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兄弟被打光。”
情急之下,他甚至有下跪求情的架势。杜聿明拗不过他这股死劲儿,终于点了头。结果呢?第四十五师是救出来了,可也正因为这“救”,硬生生耽误了整整两天的转进时间。
就在这两天里,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昼夜兼程,迅速推进,像是一张巨网缓缓收口。12月6日,杜聿明所部约30万人,被围死在陈官庄一带,从此再无转机。
你说值不值?救一万人,赔进去三十万。这要是放在今天,绝对是战史上的“最贵营救案”。
邱清泉不是不懂全局,而是看着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兵快没了,心里过不去。问题是,这种“感情用事”放在那个节骨眼上,后果太过严重,而他自己,竟也跳进了这口早被掘好的陷阱。
局势到这一步,谁都知道完了,可他还在嘴硬:“再等等,看能不能杀出去。”可惜,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他拼命想救的那个师虽存,全军的退路却已断。
而更让人后怕的是——这仅仅只是“崩盘”的开始。
风水换阵地,参谋说他已经疯了
陈官庄的战事一天比一天紧,到了12月中旬,整个指挥系统已经不像个军队,倒更像一出混乱的戏台。
谁都知道,打仗的时候指挥官得冷静沉着、心中有数,结果呢?邱清泉的状态,活脱脱像是中了邪。“商丘”听着像“伤邱”,这不吉利,他就带兵搬了家,从商丘挪到陈官庄。
结果到了陈官庄,他和杜聿明合住在一个四合院,院子中央一棵树杵着,有人说这象形“困”字——“木”被四堵墙围着,不正是被困了吗?
他一听,脸色都变了:“我怎么能住在‘困’里头?这不是乌鸦嘴!”说完立马搬家,另找地方。副官和参谋都懵了:“大敌当前,别折腾了!”
但这还没完,邱清泉开始组建什么“军官防谍组”“督战小队”,让军官之间互相盯防,看谁要逃、谁不拼。
派人在各个营房做动员讲演,内容大概就是“谁跑,枪毙谁,谁打退堂鼓,算通敌。”
部队士气早已低迷,前线有人投诚,他就命人严查,甚至强迫地方部队、警察、学生补兵源。
战斗兵死得快,他把青年学生抓来顶上,女学生也不放过,“慰劳团”的幌子一打,唱歌跳舞轮番上,士兵听完更崩溃了:“唱得再好,有饭吃吗?”
这一切看似在“维稳”,实际上越维越乱。伤员人满为患,连二十四医院的护士都被他抓去前线,他试图用“精神胜利法”支撑一支早已碎掉的军队。
部队里开始传出一句话:“邱司令怕不是疯了吧?”邱清泉死后,参谋回忆起这段往事,只沉默了半晌:“疯?我也觉得……他死前,已经疯了。”
从德国军校回来的“铁军之父”,曾经训练出蒋介石最满意的一支军,最终把自己的神经也绷断了。邱清泉不是突然疯的,而是在一夜一夜的断粮、溃逃、失控中,一点点失去了自己。
有谁能在几十万大军的崩盘中保持清醒?尤其是亲眼看到亲兵开溜、副官喊娘、部队不听指挥的时候——疯,可能才是最理智的逃避方式。
清晨突围,他只走出几百米
1949年1月10日凌晨,雾浓得像白面糊,解放军的炮声断断续续,还没打响。陈官庄西南角,一队人影猫腰前行,棉衣裹得紧紧的——那是杜聿明集团的最后一次突围尝试。
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杜聿明本人,邱清泉也跟在后头。他没再“指挥”什么,而是沉默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像踩在棉花上。
一夜没睡,他几天没正经吃过东西了,眼窝深陷、嘴唇干裂,脚上的皮靴一瘸一拐。他没说话,也没人跟他搭话。每个人都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
1949年1月中旬,寒风依旧有些刺骨,战场上火药和鲜血的气味还没有散尽。陈官庄外围,一支解放军搜索部队缓缓推进,脚下满是被炮火掀翻的土地。
就在这时,几名战士突然停下脚步,盯着前方一具尸体:四五十岁,方脸,身穿普通国军士兵的军装,最重要的是上嘴唇有明显的伤疤。
难道这就是他们要找的邱清泉?和他一同逃跑的杜聿明已经被抓了,在没有车、马的情况下,邱清泉是没有逃出去的机会的,非死即俘,但这几天一直没见人影。
经过邱清泉的副官辨认,是他本人无疑!当时副官跟着他一起突围,但是在到村口的时候,听着耳边的枪声实在害怕,就没有继续跟着他往前跑。
这位蒋介石的爱将、第五兵团司令,竟然死在了距离自己指挥部不过几百米的地方,着实令人感到可笑。
他的胸口处中了六七枪,根据推测很有可能是他爬到此处被附近的战士发现,然后用机枪扫射,中弹而亡。
堂堂一代名将,就这样和一群无名士兵埋葬在了一起。若非是解放军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的下落就要成为一个谜团了。
参考资料: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邱清泉死因之谜.党史博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