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有着最多探测器的地外行星,人类对火星的了解其实很不少了,但和月球相比,火星研究有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迄今为止也没有火星标本被带回来,不论是土壤还是岩石,都还留在火星上无人开采。



NASA的好奇号和毅力号虽然挖了一部分,但只是把有限的分析数据传回了地球,并没有把标本带回来。

从科学角度来看,火星的土壤其实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风化层,它一点不像地球的土壤,更像是一堆红色的面粉,这是因为氧化铁掺杂在其中,最终导致火星整体看上去也是红色的。



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发现,火星土壤含有高氯酸盐,浓度0.5%-1%,这种物质在地球上一般被用作火箭燃料,遇水就会分解成强氧化性酸,人类若吸入火星尘土,高氯酸盐可能引发中毒。

2021年科学家分析毅力号样本发现,火星土壤含微量铅、砷、铬,这些都来自火山喷发和陨石撞击,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是长期接触也是有害的,并且在火星没有全球性磁场的情况下,太阳风还会直接辐射人体细胞和DNA。



相较于这些无机物的威胁,科学家更在意的是有机物,也就是传说中的火星微生物,因为它们完全是在地球之外独立演化的物种,地球生命对它们根本没有抵抗力,毅力号2021年就在杰泽罗陨石坑找到过有机分子,虽然不一定是生命,但贸然带回地球的话也可能会造成生物污染。



可怕归可怕,火星土壤也有宝藏的一面,其中的氧化铁和硅酸盐可炼制金属、造砖建火星基地,毕竟未来的火星开发不可能采用地球资源,总要在火星上自给自足才行,到时候从土壤到岩石再到南北极的冰盖,都需要想办法开发利用。



虽然金星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是在改造难度上,火星是要远小于金星的,事实上未来有实际意义的星球,只有月球和火星而已,再远就超出了人类文明的能力范围,而且月球和火星上的资源也够开发孵化出新的人类文明基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月球上的发射基地将源源不断向火星发射人员和物资装备,靠着仅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月球将成为人类文明迈向深空的跳板,而火星则会成为第二个跳板,从火星出发还能前往小行星带开采资源,甚至更远的木星卫星上。



如果人类文明真能走到移民开发火星这一步的话,小行星就无法威胁到我们了,因为鸡蛋已经不在同一个篮子里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