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很方便,改造也按我们的实际需要来,老人年纪大了怕摔跤,都是按我父亲主要活动路线一路安装了扶手。”李老伯的监护人李先生在完成改造后说。据了解,70岁的李老伯有智力障碍,日常行动不便,在前期排摸评估后,今年九亭镇为其家庭进行了无障碍居住环境改造。近些年,九亭镇落实一系列精准化、人性化的政策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全方位的关爱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解决好关爱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政策精准覆盖
2024年12月,聋哑人吴先生来到九亭镇社区服务中心办理了上海听力、言语障碍残疾人通信优惠套餐,政府每月为他补贴25元。
为落实残障人士福利政策精准覆盖,九亭镇构建“政策找人”服务体系,依托残疾人信息库,精准定位符合条件的群体,采取定向推送的方式,将政策信息直接送达他们手中,确保残疾人“即申即享”应得权益。包含燃油助动车补贴(下肢残疾出行无忧)、春雨助学计划(助力残疾学子成长)、盲人公共交通证(免费畅行全市)、听力/言语障碍者信息消费套餐(通信福利升级)等权益政策,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都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福利。
发挥“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社区作为服务末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宣传,发挥“最后一公里”的宣传作用,确保政策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让政策真正“找人”。
近日,听力障碍者方女士根据条件申请了辅助器具闪光门铃,她表示:“每年社区都会下发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表,东西对我们很实用,申请也方便。”九亭镇推行“就近办+上门办”模式,针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评残、材料代填服务,并建立动态档案跟踪需求。这种“数据跑腿+人工关怀”的双轨机制,既突破了信息壁垒,又注入了人文温度,真正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护人”的转变,让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搭建平台传递社会温暖
“奶奶,这个摊位可以免费量血压和领环保袋”“消防安全和法治宣传看一下”……在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中,“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的学员在雷锋日活动中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活动前协助工作人员布置摊位,活动现场,学员们更是化身为引导员,为居民提供热情周到的引导服务。学员们在奉献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陪伴。九亭镇积极构建“健康+服务+社交”融合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两年一次的体检,助推他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供稿:九亭镇分中心
编辑:王红霞
审核:周样波 夏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