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长三角,一场关于土地价值的“暗战”悄然打响。在这场争夺中,安徽滁州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狂飙的经济增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紧抓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滁州正成为房企和投资者眼中的“必争之地”。
安徽省第四届新春土地推介会上,滁州一举推出5宗共519.72亩优质地块,引发保利、华润、龙湖等超百家房企关注。这些地块不仅是滁州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暗藏长三角下一轮价值跃升的密码。
NO.1|壹
空间重构:从“老破旧”到“活力核”的蜕变
滁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四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同时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肩负三大使命。
战略叠加窗口期:
深度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打造长三角跨界协同发展样板区。生态资源禀赋:
依托“一岭(江淮分水岭)三河(淮河、滁河、池河)三湖(女山湖、高邮湖、花园湖)”,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高质量发展需求:
支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统筹产业、交通、生态空间布局,助力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滁州建设。
空间格局:全域统筹与特色塑造
规划构建“三区三线”约束下的多层级空间体系:
总体格局:“两区三脉五中心”
两区:江淮分水岭生态屏障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
三脉:淮河、滁河、池河生态廊道。
五中心:滁州主城区、天长、明光、定远、凤阳四大副中心
农业空间构建“一带两区多园”格局,沿江淮分水岭打造特色农业带,保障粮食产能。
生态空间
形成“一岭三脉多廊多点”网络,串联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
城镇空间
以“一主四副”为核心,滁州主城区联动来安、全椒,形成滁来全一体化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一心七片”功能结构聚焦清流河、明湖、西涧湖等生态节点,划分工业、文化、居住等功能片区。
特色风貌:延续“环滁皆山,清流穿城”山水城格局,严控琅琊山、古城周边建筑高度与形态。
NO.2|贰
老城与城南,谁将扛起价值大旗?
滁州此次推出的5宗地块,集中于老城区和城南片区两大核心板块。这两大区域,正是滁州城市扩容、人口集聚的主战场。
老城区:成熟配套下的“稀缺资产”
地段价值:
作为滁州传统中心,老城区拥有最密集的商业、教育、医疗资源。万达广场、乐彩城等商圈已成熟,滁州五院、实验中学等配套齐全。
更新机遇
随着城市更新推进,老城区低效用地逐步释放,容积率1.4-1.8的地块兼具开发弹性和利润空间,适合打造高端改善项目。
城南片区:城市新中心的“未来引擎”
规划能级:城南定位为“政务+生态+科创”新城,明湖奥体中心、高铁站、滁宁城际等重大项目落地,板块能级持续提升。
生态溢价:城南湿地公园、明湖公园等生态资源密集,容积率1.2-1.6的地块可打造低密高端住区,契合改善客群需求。
NO.3|叁
总结
从“环滁皆山”的千年亭城,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增长极,滁州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这5宗519亩黄金地块,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空间载体”,更是读懂长三角未来的“价值密码”。
对于房企,这是布局潜力市场的战略机遇;对于投资者,这是分享城市红利的黄金窗口。滁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土地,更是时代机遇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