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桂花苑北区是明光市明光街道蔬菜村的安置小区之一。近年来,为切实推动小区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从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解决安置小区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明光街道蔬菜村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聚焦人民建议征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通过多元参与、畅通渠道、成果转化,推动人民建议征集有机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系统整合多方力量,建强建言献策“智慧库”
桂花苑北区于2016年交付使用,前后共安置居民1655户。因居民居住构成复杂,加之曾经的物业管理不善,造成与居民有着诸多矛盾。小区环境脏乱差、下水道堵塞,加之规划设计考虑不周,存在车位配置不足等问题,业委会形同虚设,居民缴纳物业费不积极。2023年6月物业公司撤出桂花苑北区后,虽经多方努力,但没有物业公司愿意入驻桂花苑小区,小区变成了无物业小区。小区环境进一步恶化,举报电话、市长热线不断。
蔬菜村桂花苑北区物业管理座谈会。
蔬菜村党总支临危受命兜底小区物业管理,在充分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成立桂花苑北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蔬菜村党总支将重点聚焦于党员业主的引导上,鼓励党员带头加入业委会,为业委会注入“红色基因”。支持党支部选优配强业主委员会,聘请小区居民、老书记李传宝担任物业经理,所有物业从业人员均为本小区居民。推动物业公司建立党支部,将党的工作无缝传递到了物业企业。同频共振、联合发力,共同服务群众。在党支部引领下,定期组织召开小区党支部工作例会和物业、业委会联席会议,邀请包保单位共商共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定期召开小区物业现场会,每个月开展保洁、保安评比,集体研讨小区重大事项,对业委会工作和物业服务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多方齐聚一堂,从各自熟悉的专业领域提出建设性建议,共同为社区的发展集思广益,全程参与小区管理治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搭建建议征集平台,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车”
为推广人民建议征集,桂花苑北区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宣传征集点的设立和意义,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吸引更多居民参与。桂花苑北区党支部深入挖掘倾听热心小区管理的党员、乐于奉献、有威望、有能力的业主、新乡贤和普通群众对于小区治理的建议,搭建多渠道征集建议机制。社区在收集到意见和建议后,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建议的提交、登记、整理、反馈等环节,确保征集工作有序进行。不需要商议的,由社区协调解决。需要商议的,召集相关居民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对于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上报街道,由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桂花苑业委会主动作为,为广大业主做了一系列的实事好事。截止到2025年3月底,向上级包保单位共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在桂花苑小区增设机动车停车位310余个,非机动车位1600余个,电瓶车充电桩1350多个,更换太阳能路灯73盏,业主委员会还积极对接包保单位市教体局,帮助小区安装健身器材30余件,规划设计晾衣杆400余米,切切实实将居民需求问题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服务成果。
小区物业公司得到了广大业主的认可后,物业费收缴率达到85%以上,收取的物业费不仅能满足各项开销,且略有结余,经业主委员会商议,决定把物业费、电梯费及二次供水费由原来的0.83元/㎡,降为0.8元/㎡。除了降低物业费,还对每年物业用房、水站、充电桩等公共设施的出租所产生的6万余元公共收益为每户业主购买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民呼有所应,居民感受到大事小事有人管,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推动建议转化应用,铸造小区治理“新引擎”
桂花苑北区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工作联动机制。针对筛选的“金点子”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梳理落地堵点症结,以志愿服务为主抓手、主渠道,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推动资源下沉,满足群众需求。
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广泛发动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热心业主、共建单位等组建了5支志愿者队伍。针对居民关心的助老助幼、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家政检修等需求,探索“网格+志愿服务”联动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护学、义剪、环境整治、探访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截止到2025年4月底,已广泛开展惠民志愿服务活动190余场。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蔬菜村还积极动员有一技之长的退休老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固定日期为小区居民提供修理小家电、磨刀磨剪子、疏通上下水、维修电动车、配钥匙、缝补等家政服务,实现人民需求与志愿服务“零距离”。
通过加强人民建议的成果运用,把人民建议的“金点子”转化为小区治理的“金钥匙”,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桂花苑北区实现了从矛盾频发到和谐宜居的华丽转变。(张光璐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