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近日,中方高层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的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马朝旭表示,在中国领导人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树立了大国、邻国关系的典范。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先后举行视频会晤和通电话,就中俄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进行战略沟通。双方要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更好维护双方共同利益。
泽连斯基(资料图)
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承认,乌军部队从库尔斯克撤离。当初,泽连斯基下令乌军攻入库尔斯克,本想在最终和谈时获得谈判筹码。但如今,在和谈尚未到来之际选择撤离,背后有着诸多考量。“地存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存,人地皆存”,乌军明白,保住有生力量才是关键,凭借在库尔斯克地区近大半年的控制成果,未来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俄罗斯。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出面,要求俄总统普京“饶这些乌军士兵一命”,库尔斯克地区的局势似乎逐渐明朗。
俄罗斯在乌东战线占据较大优势,而美国此前在库尔斯克的调停成果,在乌东地区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情形下,俄罗斯将目光投向中国。此次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与中国副外长马朝旭的会晤,针对乌克兰问题进行沟通对表和协调立场,彰显了中俄高层次战略伙伴关系。一直以来,中方在俄乌冲突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为推动和谈努力。而此次中俄之间的互动,无疑会让美国感到紧张。毕竟,若俄乌实现和谈,且中方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支持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印度方面,莫迪的三句话为中印关系定下基调。第一句话是关于俄乌冲突,莫迪表示自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关系都不错,暗示印度有意在俄乌之间发挥调停作用,还提出乌克兰要实现真正和平,需与俄罗斯直接谈判,这一观点与中方一贯主张冲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相契合。
莫迪(资料图)
第二句话,莫迪称“我们和中国的重点是确保分歧不会变成争端,我们强调对话而不是纷争”。表面上看,这释放出印度希望与中国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的积极信号。然而,结合印度当前经济状况,去年其外资投资金额大幅减少,此时对华示好,不排除是想向全球资本释放稳定信号,以吸引外资。并且,莫迪的这一表述,与美国近年来对华态度有相似之处。美国嘴上寻求对话合作,实际行动却是不断挑衅,莫迪此番言论,是否也想打着竞争的旗号,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值得深入观察。
第三句话,莫迪指出“中印双方正在解决边境的紧张局势,以恢复正常状态”。不可否认,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莫迪政府近期展现出一定诚意。但中印关系的恶化由来已久,并非单纯由边境问题导致。若想真正改善中印关系,降低双方误判风险,印度还需拿出更多切实行动和诚意。
近年来,自中印两国元首喀山会晤后,两国关系已呈现缓和迹象。去年两国防长在老挝达成边境局势降温共识,今年王毅外长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约翰内斯堡重申遵循中印达成的共识。莫迪此次公开表态,延续了这一积极态势,首次提出“竞争不应演变为冲突”的新框架,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战略稳定性。
从更宏观的国际局势来看,莫迪对中印关系的定调,冲击了美国精心布局的“印太战略”。长期以来,美国试图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特朗普上台后,甚至通过关税施压,妄图切断中印经济联系。但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明确表示,“中印经贸缓和需要理解彼此利益”,间接拒绝了美国的战略诉求。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始终采取平衡策略,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边境地区,印度维持军事部署的同时,推进“活力边村计划”等经济合作项目,构建“双线外交”模式,即在安全领域与美国保持有限合作,在经济领域深化与中国的务实互动。
莫迪(资料图)
莫迪此次调整对华关系,主要有三重现实考量。一是印度意识到与中国的差距逐渐拉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突出,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吸引中资参与印度的“自力更生”计划。二是在中俄战略互信持续增强、俄乌冲突仍未平息、美国对俄制裁未解除的背景下,印度对俄能源依赖度提升,需要在大国博弈中保持灵活姿态,维持地缘战略平衡。三是莫迪希望借助中印关系缓和,提升印度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2025年恰逢中印建交75周年,莫迪期望求同存异,着眼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进而增强印度在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
对于莫迪对中印关系的定调,中方给予了积极回应,用“赞赏”“战略指引”“积极成果”等措辞肯定了莫迪的表态。这既体现了中方对中印关系改善的期待,也有着深远战略布局。一方面,中印关系缓和可缓解西南边境压力,使中方能够集中精力应对南海、台海等地区局势变化;另一方面,中印加强贸易合作,能为构建“多极化世界”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双方抵御单边主义风险。
总体而言,莫迪定调中印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印两国仍存在诸多分歧,需要通过协商逐步解决。在中印建交75周年这一重要契机下,期待两国能够“相互成就”,推动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同步前行,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