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文艺轻刊|

散文|母亲,在田地抒写的诗人

福建|陈玉勇

太阳落在山坳,霞光万丈。年迈的母亲常说自己是日落的太阳,可夕阳无限好,日落西山时也是一种美。周末在家陪伴着年迈的母亲,坐在母亲身边,看莆仙戏,我沉重的心绪放松了,忘却生活里那么多的不如意,静静地聆听着母亲的絮叨,感慨母亲简单而幸福的时光。

年迈的母亲行动不便,可在房前屋后依然种些花,修理整洁。这不,母亲又在说犁田的事。看着母亲泛着红晕的脸,亢奋的话语,激昂兴奋的手势,都说犁田累,可我疑心那是她最快乐幸福的时光。

农村里,耕作犁田是重活,一般都是男人们的事。母亲曾是村里村外大家称赞的人儿,在空旷的田野里犁田,一点也不输给男子。犁田即耕田,指用犁翻松田土;可种植作物的田地。语出《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当时父亲是村里负责人,村里的事多,无暇顾及家里的。于是,母亲肩上挑着犁铧,我牵着牛到田地里。

泥泞的田地,是琴弦,母亲在肥沃的田里尽情弹奏,把希望的种子播撒,等待着秋天的收获。我总觉得母亲是诗人,在田地里抒写一垄一垄的诗行。尤其是有灵性的老黄牛,有秩序地来回,坚实的土壤,欢跃着,探出黝黑的脑袋,与老牛撞个满怀。老牛在前面拉着犁铧,壮实的母亲高高举着小木棍,紧跟着,不用鞭打,就把田地整理好。

母亲经常告诉我:“只有勤劳耕作,才有用不完的力气。”母亲的微笑垒起了家里的整齐地瓜,一缸一缸的稻谷小麦,一箱一箱的腌咸菜。生活,就应该是蓄势的春天,充满希望;应该是奔放的夏天,充满热情,充满活力。每一滴汗水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自己就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在农村,人们总是觉得只有劳动能力,人才有价值。行动不便的母亲神采飞扬地叙述着生命的赞歌,追忆在田野里活蹦乱跳的那幸福的时光。我也细细回味着“只有勤劳耕作,才有用不完的力气。”

时间一晃就过,母亲已是八十七岁了,瘦削的脸上满是岁月走过的痕迹。我问母亲:“这八十多年,你觉得怎样?”母亲指着门口20米处的龙眼,说:“仿佛就像是昨天,也不觉得很久。只是眼睛有点模糊,看不清了。门前那一串大豆似的龙眼,好像只有三个。”我还真的看不清,跑过去一查看,果真只有三粒。小时候,总以为时间催人成熟,可以更有智慧地看待人世间。料不到,时间却也有催人老。母亲在家里闲不住,于是就把前庭后院的草拔一拔,怎知草儿一抖动,母亲便往后一仰,草儿不动,母亲却摔了。幸好九五医院医术精湛,股骨置换,母亲现在仍可自理生活。有时,我拿拐杖给母亲,母亲却连连摆手:“还未老,就拿拐杖,会被人取笑的。”看着白发中夹杂着几丝黑发的母亲,我笑了笑,这心态,服了。我们一再嘱咐母亲不要去拔草,可不服老的母亲说:“拔草算什么?我年轻时还会挑一百来斤的木炭呢!”

的确,母亲年轻时,和村里人一起到莆田庄边白沙烧炭。母亲和众姐妹凌晨3点左右就开始出发,从华亭徒步到白沙,此去路途遥远,杂草丛生,可她们热情高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烧炭前序,大家到山上选择粗壮的树木砍伐,将其砍成不到一米长的段落,然后用绳子捆绑,扎好,大概有一百斤左右,顺着山路挑下来。母亲力气大,步伐快,先挑到稍微平坦地处,放下,到山上替挑不动的人挑下来,几次三番,木材集中到窑内。男人们点火烘烤,先用小火烤干木材中的水分,然后逐渐加大火力。接着密封窑体,当木材烧到一定程度时,将窑口密封,确保不留缝隙,以便木材在缺氧环境下转化为木炭,最后冷却取炭:密封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三天左右),待窑内温度下降后,小心取出木炭。母亲说,烧炭必须看好火候,一不小心就塌炉。塌炉,就是哪个道序没有弄好,整个窑内的木材都烧成灰,做不了木炭,就白干了一场。

烧炭渐行渐远,可烧炭的故事还在继续。每逢周末,我都回家,和母亲聊天,让母亲给我讲讲《状元与乞丐》《秦香莲》等莆仙戏故事,听听烧炭时的青春岁月故事。

喧嚣的尘世,如何能安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呢?有时我也抱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样样困惑。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去想太多,生活简单就行。更何况,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工作人员经常给我量体温,测血压等。”抬头昻望,年迈的母亲,仿佛是一位敏锐的智者,说话不拖泥带水,却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理念,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对照顾老人政策的感恩。简单的言语仿佛是耀眼的光,穿透我的灵魂深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对呀,生活简单就行。生命有裂缝,阳光才可以照进来;生活有坎坷,人才坚强起来。我们有时总为云朵遮住月光而感慨,却忽略了夜空中璀璨的星星。我们总想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可是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其实,人生是一种平衡,你得到了幸福,必然也会有失去宝贵的时光。我们无法奢望年年都是18岁,处处美梦成真,可我们的心态可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有时付出越多,才能承载更多的希冀。

带着母亲的教诲,我一路前行。雪白的梨花,猩红的樱花,黄艳的油菜花,美不胜收。生活中的美自不必说,不如意的也能在美的心境中得以化解。

有时很想,给我一个支点,撑住流逝的岁月。可,也总觉得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幸福时光,不必为逝去的时光而感叹。看,母亲坐在藤椅上,又手舞足蹈地讲诉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幸福满满的。

作家档案


陈玉勇,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高级教师。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暇时,提笔抒写对生活热爱,对生命的感悟。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总顾问:常智奇(著名文学评论家)

顾 问:

郭 平 冰 泉 王永华 姜 毅

编 委:

程莫深 汀 兰 阿 静 邓立鹏

冰 轮 凌 云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周妍蕉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来稿请用word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要事回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