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初春,一个清冷的夜晚,一场不同于以往的“红楼戏”正在上海大观园一片静谧的梅园中紧锣密鼓地拍摄着。只见在繁花掩映中,贾宝玉林黛玉依偎着坐在山石旁,执手相看泪眼。根据文学名著《红楼梦》意境设计建造的上海大观园坐落于青浦区金商公路701号,它自1979年起开始筹建,至1984年部分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最终于1988年全面竣工,因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热播而声名鹊起。



园内巧妙布局了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等20余处景点,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绝美景致,曾成为过多部《红楼梦》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据著名红学家邓云乡著《红楼梦忆》一书中的回忆,由王扶林导演的87版《红楼梦》在上海大观园中的梨香院、怡红院、潇湘馆、体仁沐德、碧波楼、梅坞春浓等地均有取景,其中“奇缘识金锁”“情悟梨香院”“宝玉成亲”三场重头戏都是在“梨香院”中拍摄的。

在《红楼梦》原著中,“梨香院”是薛姨妈、薛宝钗母女来到贾府后的首处住所。

“元妃省亲”前后,薛姨妈迁往另一处幽静房舍居住,薛宝钗也于不久后入住进大观园蘅芜苑,于是,梨香院又成了龄官等十二女伶的驻地。根据这些内容,剧组将电视剧中多幕有关梨香院的片段都进行了“实景拍摄”。

“奇缘识金锁”出自原著第八回,描绘了贾宝玉前往梨香院探望刚来贾府不久的薛宝钗,两人相互欣赏对方通灵宝玉与金锁时的场景,由此引出林黛玉那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揭开了宝、黛、钗三人情感纠葛的序幕,也为后来的“金玉良缘”埋下重要伏笔。

“情悟梨香院”出自原著第36回,展现了贾宝玉来到梨香院目睹龄官与贾蔷之间的感情后,领悟到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进而促成“情悟”的历程,是宝玉情感迈向成熟道路上分水岭般的事件。“宝玉成亲”是原著80回以后的内容,剧组将这场重头戏也安排在与宝玉、宝钗有着紧密关联的梨香院内拍摄。

大约同时期,其他片段也在上海大观园的怡红院、潇湘馆、体仁沐德等景点中展开拍摄。

由于之前不少关于(贾宝玉住所)怡红院、(林黛玉住所)潇湘馆的“红楼名场面”已在北京大观园先行完成,故而上海大观园中的这些景点只能另作他用。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的部分片段是“嫁接”在怡红院中拍摄的;“鸳鸯抗婚”中鸳鸯与袭人、平儿等谈话的镜头,是“移花接木”在潇湘馆外山石畔小亭中拍摄的;“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带着宝玉等人逛大观园这场戏在北京、上海两地大观园都有取景,其中那些梅花、迎春的镜头都是出自上海大观园的初春美景。另外,也有部分景点被选中成为一些过场戏的“实景拍摄地”,如“元妃省亲”片段中的“更衣”镜头就是在“体仁沐德”取景的,与原著中的描述一致。

与其他《红楼梦》影视作品有所不同,87版《红楼梦》在对于原著80回后内容的呈现上,并未按照通行本后40回续书的脉络展开,而是根据原著前80回中的各类批语、暗示,并结合历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由编剧周岭执笔进行了一系列设想改编。

87版《红楼梦》中,有一段宝黛二人生离死别前的“定情戏”就是在上海大观园的“梅坞春浓”拍摄的。该处景点内种植了4000余株梅树,每逢梅花盛开时节,园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玉蕊琼枝、群芳争艳,其盛况可与苏州市郊的“香雪海”媲美。在拍摄这幕宝黛二人诀别前的关键场景时,剧组摒弃了续书中“宝玉失玉疯癫、宝黛对脸傻笑”的情节,转而采用了更加唯美且含蓄的手法来展现二人之间复杂细腻的情感。镜头中,虽无一句对白,但既有宝黛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的情意绵绵,又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的愁绪满怀,加之背景音乐《枉凝眉》的烘托,为剧中令人扼腕叹息的“木石前盟”注入了一股温馨的暖流。



为何要在“宝黛名场面”屡见不鲜的“红楼戏”中为男女主角再额外加一段“定情戏”呢?曾作为87版《红楼梦》民俗指导的邓云乡在回忆文章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红楼梦》一开始,宝玉、黛玉还只是儿童……其后与黛玉长期的感情相触中,一对冤家,虽然说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话,但真正男女双方明显表现“情”的地方,似乎还未写出……但是他们二人要成长,男女之爱要成熟,而且结局要生离死别……这就要为他们二人安排一场在极幽僻而又极富诗意的环境中“定情”的戏。(邓云乡著《红楼梦忆》)

然而,终究还是应了“太虚幻境”《终身误》中的那句“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按这场“定情戏”之后的剧情设定,不久后,贾宝玉因戍边离家,林黛玉在望穿秋水中拖着病体苦等宝玉归来,却又不幸听闻到元妃下旨促成“金玉良缘”的消息,于是万念俱灰,病情加剧,最终“魂归离恨天”。待宝玉回府,再次踏入潇湘馆时,眼前已是一派“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凄凉景象。


87版《红楼梦》成功的背后,除了有剧组用心、选角到位、制作精良、顾问团队强大等原因的助推外,名家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还是在1986年那个初春,剧组在上海大观园“碧波楼”拍摄“元宵开夜宴”片段期间,经一位热心人士安排,剧中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与周贤珍(王夫人饰演者)、王凤芳(录像师)一起,登门拜访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并向这位在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艺术大师当面求教,后来周贤珍将这段珍贵的记忆写入了《黛玉访黛玉》一文中。

面对着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陈晓旭在拜访前就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关于“如何精准塑造林黛玉形象”的问题,以期在拜访时能够向王老师虚心求教。王文娟也对这位晚辈关爱有加,对她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倾尽所知、毫无保留地相授。

“过去,无论舞台剧或者拍电影,都受到时间的限制,只反映了她和宝玉的爱情悲剧,表现她郁悒悲愁的一面多。实际上她有时很开朗,笑得蛮多,有猛然笑,抿着嘴角儿笑,嗤的一声笑,笑得捂住胸口,笑得岔了气、伏在桌上只叫唉呦……掌握她的感情也要有分寸,没有激情会平淡,感情太强烈又不像,尖刻了不可爱,不尖刻又不是林黛玉……她争取理想的生活,但决不去投靠人家,讨好人家,决不用什么手段。而是以自己真诚的感情去换取对方真诚的感情……”王文娟如数家珍般对林黛玉的音容笑貌,随口描绘了许许多多……晓旭听得入迷,忍不住也对起诗来,两个黛玉都像进入了角色,竟忘记了我们周围的人,背着诗,比画着,表演着,切磋交流,亲密无间……(周贤珍《黛玉访黛玉》)

剧中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与周贤珍(王夫人饰演者)、王凤芳(录像师)一起,登门拜访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多年后,当王文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然对此事记忆犹新。在不少访谈节目中,她常常满怀深情地回忆并细述这段被誉为“黛玉访黛玉”的红楼佳话。

原标题:《【海上记忆】那年春天,黛玉在上海访黛玉》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来源:作者:邱力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