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智人之所以成功,秘诀在于懂得运用信息,并把许多人联结起来。”
——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在这才坐了三个多小时,就下单了两件商品,一把剃须刀,还有龟背竹——在看到屏幕上那座‘梦中情台’之前,我从来没接触过这个植物。”
在3月21日,小红书主办的家生活私享会上,一上台,吴老师便指着自己的手机感叹道。
台下近百名来自家电、家居、家装等泛家装产业的企业高管则会心一笑。
吴老师是小红书的“老朋友”了。
2023年,他带着“满心好奇”来到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与来自欧莱雅、百胜中国必胜客、Babycare的品牌代表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谈。
如今,圆桌还是圆桌,但互动的对象却变成了方太、栖息地这样的家居家电品牌,以及小红书商业耐消行业群总经理昂扬。
这样的碰撞蕴含着某种趋势。
在吴老师看来,家电、家装、家居行业是宏观经济促内需的消费关节处,是当前最重要的内需启动点,只是“三家”行业的驱动力发生了蝶变——由过去依赖房地产,到如今仰赖企业自身的突围和变革,而小红书正在试图帮助他们穿越这一周期。
正如吴老师现场所言:“小红书已成为一个生活方式的社区,在这里讨论的,都是对消费者的新洞察、新解读,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最终被落地为场景或产品的过程。”
一方从辅助走向台前,正在摸索增长新思路,一方则以真实世界为蓝本,重构消费生产链路,彼此不失为一场双向奔赴。
“向存量要增长”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三家”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
共计15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行业分批步入“以旧换新”红利期,国补浪潮激荡。
以最早享受国补红利的家电为例。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实现10307亿元,较上年增长12.3%,突破万亿大关,超过2017年的9454亿元峰值,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去年10月享受国补落地的家装家居行业,业绩修复将在今年一季度显现,据业内人士介绍,仅定制家居领域,第一波国补政策就有望为企业贡献10%至20%不等的增长。
到了2025年,国补发动机至少再添1倍“新燃料”,金额高达3000亿,且更多相关品类将被纳入其中。
好风凭借力,“三家”视其为未来几年企业最重要的增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近期有媒体曝出,当前以旧换新政策规定“补贴产品仅限本省销售”,为抢占市场,不少企业开始分散布局,扎堆在各地开设子公司。
然而,声势浩大的国补只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三家”行业早已步入“向存量要增量”的时代。
由于房地产市场处于非景气周期,新房成交及竣工带动的装修需求趋于回落,而数量庞大的存量房成了更为刚性的需求源动力,全国平均有2.6%的存量房会进行更新装修,而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比例是3.5%。
这其中,既包括二手房交易火爆带来的重装需求,也包括老旧住房翻新,更涉及房屋局部改造等多个方面。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家庭住房中,房龄20年以上存量房占比超50%,其中,1990年以后建的房子占据了85.6%,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房屋将一一进入“循环翻新”周期,成为“三家”行业当前最主要的增长来源。
此外,局部改造也是不容忽视的“增长点”。自2019年以来,全国百城的泛家装需求有50%由局部改造所激发,过去消费者对厨房、阳台、客厅、卫生间的布置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缺乏设计和协同,而随着新需求的涌现,局改成了许多家庭翻新的第一步。
但瓶颈随之而来,跟着房地产要市场,“三家”企业面对的对象是确定且单一的,如今的对象是多元而变化的某个具体的消费者。
据中装协住宅产业分会2025年初面向产业端发起的市场调研结果,为了追求新增长,大部分企业已放弃了与房屋中介合作的传统获客方式,其中74.4%被调研的家装企业认为,开发新媒体平台、借助网络流量获取客流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样的形势下,当“遇事不决小红书”成为年轻一代的口头禅,这个社区悄然构建起独特的商业哲学,成了品牌们不容忽视的存在。
它的A面是一道数学题:最新数据显示,小红书月活达3亿,搜索月活用户占比73%,搜索体量超过了百度的一半;这里的用户消费意愿强劲。
B面则是一道经营命题:年轻一代消费者,贡献了超过40%的全球消费增长,超过75%的年轻消费者主要通过电商或社交媒体获取品牌信息并完成购买,因此,由50%的95后与35%的00后构成的小红书社区可谓正中靶心。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小红书,已悄然完成从“消费指南”到“生活操作系统”的跃迁,消费决策的场景愈发精细并充满活力。
因此,吴老师认为,“接下来(企业)要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上小红书,而是要如何在小红书上做好自己的产品。”
小红书商业耐消行业群的负责人昂扬表示,越来越多的品牌方现在定位小红书,已不单单是一个围绕种草的营销命题,而是上升到了经营命题,成为了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所有企业都要做需求洞察”
国补的风同样也吹到了小红书。
截至去年11月,小红书“以旧换新”关键词搜索量近三月增长233.67%、阅读量增长230.1%, 诸如#旧房改造等话题也在小红书内获得超31.7亿次浏览,相关笔记量翻倍增长。
国补激发用户搜索热潮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小红书作为“家生活”的决策入口。
过去两年,89%的用户在购买家电家居产品前都会在小红书上搜一搜,小红书上家居家装内容的笔记数量增长了87.3%,相关品类的搜索量增加了403%,大量的家居家装趋势开始在小红书涌现。
洞察与搜索已经带来转化,家装家居的SPU(标准化产品单元)GMV增速达176.3%,家电达145.3%,增速远超行业大盘。
对小红书而言,国补也只是一支催化剂。
自2013年以分享跨境购物的pdf文档破圈开始,小红书便已触碰到了中国消费升级的神经末梢,并意外构建起信任传递的最小单元——真实个体的经验分享。
这十年来,它们一直试图以真实世界为土壤,挖掘真正的商业生命力。
小红书上90%的社区内容来自普通用户,内部对此有个拗口的称呼:“海量用户主动的非结构化表达”,这意味着在小红书社区所感受到的,往往是特殊场景下的复合性需求。
AI大模型的加入,让这种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从过去“大数据”只能理解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到得以“读懂”每一篇笔记里用户的真正意图并将意图形成量化的知识图谱。
这些海量的知识图谱最终化作一个个待开的“需求盲盒”,令小红书在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的同时,也成了一个罕见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库”。
这为小红书构建了第二道护城河:成为品牌们特殊的“咨询顾问”,希望能持续帮助许多人回答一个永恒的商业命题:人们到底被什么激发了需求?
尝试已不再停留在理论阶段。
2024年,一款由林氏家居和小红书“共创”的“包包椅”开始在社区风靡,新品上市10天GMV过千万,“包包椅”搜索指数提高100倍,当季品牌搜索指数提高101%。
它因收纳起来酷似女性手提包而得名。这款单品的研发,源于小红书对几大看似无关的数据标签集成:“爱包”的女性+“单椅”的需求趋势+追求沙发质感。
当沙发这一不性感的红海,遇到新生的蓝海“单椅”,便创造出了“包包椅”这样的家具新物种。
无独有偶,当不性感的热水器赛道、电视机赛道遇到小红书,又激发了“小私汤”“艺术壁画电视”这样的“新定义”。
小红书将热水器营销的沟通场景外延到“给孩子洗澡”“护肤”“泡温泉”等直观场景,将热水器的营销人群从低频的家居家装人群扩展到母婴人群、美肤人群、精致生活人群,“小私汤”应运而生——这是根据卡萨帝热水器“富锶矿泉浴”的卖点给新品创造的新昵称,最终为品牌沉淀了7000+篇来自用户主动分享的产品使用体验笔记。
创维的壁纸电视同样是一次“自卖点转向买点”的共创实验。小红书站内洞察出家装风格中对于极简风和艺术化的偏好场景,并从电视的上下游搜索词中洞察出电视背景墙的热度,以超薄无缝贴墙✖装修场景✖极简风人群做精细化内容的分发,并以百变的200多张艺术壁纸进行场景适配。
对此,圣香表示,如今企业在创新上已非常超前,而“小红书能帮助大家的是把产品的长处优点和用户需求的连接线找到,帮大家把卖点转移成买点。”
在昂扬看来,广义的种草包含怎么理解品、场景、内容,而狭义的种草就是需要在广义的种草之上加上全域转化,在小红书买,也可以去其他电商平台和线下外溢购买。
“美好”是一种生产力
小红书与品牌们要打的,是一场长期的宏观转型之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政策语境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被简化为三个大类:消费、投资、出口,又称“三驾马车”。
尽管如具身机器人、DeepSeek等性感的赛道层出不穷,但主导我们经济的核心依然是这“三大”。
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投资方面为25.2%,出口为30.3%,形成“四二三”格局。而未来理想的格局是“五三二”,即中国的消费拉动应占GDP的50%左右,成为“三驾马车”的主动力,投资拉动从40%降到30%,出口拉动从30%降到20%。
从某种意义上,“三家”企业是这次转身的行业先锋。
代表内需的宏观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排名第一的汽车占10.3%达5万亿。
与此同时,家居家装行业价值5万亿,家电亦是5万亿,“三家”10万亿的市场空间,占据中国消费市场的20%以上,因而成为吴老师口中“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内需启动点”。
但从投资和出口导向,转为消费导向,需要找寻一个新的持续循环的驱动力,他将这一驱动力浓缩为两个字:美好。
“美好”,在吴老师的语境里一直是个特别的词汇。
两年前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上,吴老师曾开玩笑说:“世界上没了小红书不会怎样,但因为有了小红书,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
“美好”最初是他对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寄语。
2014年,在女儿18岁时,他写下散文《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文章里他感慨道:
“美好”如今也是他对新格局下企业经营的寄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激发出新的需求,对它们的满足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始起点。”
那天在现场,他最后总结说:
我一直不认为中国的新中产消失了,一直不认为中国今天是消费降级的时代,我们要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来,告诉大家哪些是好的产品、好的场景,以及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是今天在小红书看到的,也是所有在场的专家们和品牌方一起向往的美好的未来。
在数字世界的狂飙中,那些探求和守护人性温度的经营者,终将在时间的长河里获得犒赏。
点击视频▲立即观看
本篇作者|和风月半|责任编辑|何梦飞
主编|何梦飞|图源|VCG
4月15日—4月16日,与吴老师一起走进海信日立灯塔工厂,见证智能制造的前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