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几乎每天都在剪‘二次元’!”3月27日下午,带着剪刀和彩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剪纸”区级传承人石勤玲来到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被记者问到“最近忙什么”时,她笑着回答。
石勤玲随身携带的工具。施晨露摄
“游戏博物馆里的剪纸奇境”特展本周在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举办,近20组《蔚蓝档案》主题剪纸与其他传统创新作品,将“上海剪纸”与游戏IP的深度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正是出自石勤玲和徐汇枫林剪纸团队的艺人们之手。石勤玲告诉记者,目前枫林街道的这支剪纸传承队约有30人,有市级传承人,也有多位区级传承人,是“上海剪纸”梯队结构最完整的队伍之一。徐汇区游戏企业集聚,为“上海剪纸”与游戏、二次元IP的携手奠定了土壤。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电子游戏博物馆——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展厅里,光影交织的展陈设计营造出“破次元”氛围。展厅划分为人物角色吊旗区、游戏剪纸作品展区及其他剪纸作品展区,还设置了观众互动打卡体验区,通过动态投影与剪纸实物的结合,构建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观展场景。
展览现场
游戏剪纸作品展区陈列以《蔚蓝档案》人气角色为原型的上海剪纸艺术作品——“龙华妃咲”的旗袍上,龙鳞细密如发丝,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朱城瑠海”的衣服褶皱通过深浅套色呈现立体光影,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纸面走出。
现场展示的套色剪纸作品。施晨露摄
除了二次元游戏人物角色,展厅两侧还呈现徐汇枫林剪纸团队的更多创新探索:《哪吒2》剪纸将人物神韵与剪纸艺术的细腻结合在一起;《徐家汇书院》以非遗之美定格海派文韵……
“二次元人物的剪纸作品,最难的是‘做减法'——先剪瞳孔、发梢等毫米级细节,再处理服饰大轮廓。比如旗袍褶皱需用刻刀划出切口,剪刀尖沿切线旋转进纸,稍有不慎便会断裂。”石勤玲向观众揭秘《蔚蓝档案》主题剪纸的创作幕后,“另一个难点是颜色,从服饰纹理到不同发色,挑选合适的纸,尽量还原。”
石勤玲在现场演示
石勤玲坦言,人物剪纸需“坐得住”,单幅作品常耗时数十小时。完成这一系列作品,先后大概用了一个月。现场,她演示了脱稿阴阳剪,并邀请感兴趣的年轻人一起剪窗花,完成“创造性的创作”。
参加活动的年轻人一起动手剪纸
展览现场还设置周边售卖区,《蔚蓝档案》热门周边引发玩家抢购,“文化体验+消费场景”的模式,既为非遗传承开辟市场化通路,也让二次元“谷子经济”展现出文化附加值,成为上海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展览现场设置周边售卖区
背着“痛包”来看展的玩家
“游戏博物馆里的剪纸奇境”由徐汇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主办,徐汇区枫林街道、悠星网络与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共同支持,搭建“政府-企业-传承人”三方协作平台。据悉,即将落成的徐汇区文旅局下属平台徐汇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以“全游戏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目标,将为游戏企业提供政策对接、版权保护、跨界合作等全方位服务,推动更多“游戏+非遗”“游戏+文旅”标杆案例落地,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高地。从一场展览到一套服务体系,从非遗活态传承到产业生态构建,让游戏赋能城市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
原标题:《非遗剪刀闯入游戏世界,二次元赋能文化传承创新》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