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骅中将(1910年1月——2000年5月31日),广西人。红军时期,任红七军参谋,红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宣传部部长,红军干部团政治处主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政治委员,第十四、十三兵团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广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宁市市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有的文章说,莫文骅曾担任过十四兵团政委(3个月)、十三兵团政委,授衔时应该授上将军衔,授中将是明显的低授了。甚至说,没有授上将军衔和广西的剿匪不力有关;还和东北军区的高司令有关;有的作家想象力和创造力十足,说什么低授和红七军政委有关。

对于以上几条低授说法下面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几条低授的说法能不能成立。

第一条、关于广西的剿匪不力问题。1950年11月,中央发电报给广西地区领导人对剿匪工作未能提前完成任务提出了批评。为什么要提前完成剿匪任务呢?因为援朝战争已经开始,急需广西方向结束剿匪,抽调兵力加强广东方向,防范对岸配合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莫文骅时任广西军区副政委分工负责省会南宁市的党政工作。如果讲剿匪不力的责任,应该说有些应负的责任。到了1951年1月1日、2日,中南军区领导和中央领导分别发电报,对广西剿匪工作提出了嘉奖。具体嘉奖电报内容见《张云逸年谱》。领导批评说剿匪不力,是口气严厉的督促工作,因为并没有提出追究个人责任。所以说,因剿匪不力影响莫文骅授上将军衔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第二条、说定级时定副兵团级是受高司令影响,在莫本人回忆中是有类似的说法。但是由于高后来的情况,莫在撰写回忆录时如此说,只能看作是政治上表示个态度。因为,莫空降到东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高并没有表示异议,又何必在定级上表示自己所在军区的主任要降低,况且高也未必能影响到总干的定级工作。

第三条、在红七军时,莫初期只是个副官和参谋,后期也只是连级上下的军官,和政委不可能有什么交集。

根据以上分析,影响莫文骅低授军衔的三条原因都不能成立,那到底什么原因影响了低授呢?我认为,低授的原因主要还是资历不硬。为什么说资历不硬?主要是战斗部队政治主官的任职时间稍短,长时间担任的是军事教育部门的职务,职务的影响力也不够。但从莫文骅到东北野战军的任职来看,应该是很受重用啊?是很受重用,主要是得益于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广西省立一中毕业,省立一中是当时南宁的最高学府,其前身为南宁中学堂。在红军队伍里,能念到中学毕业的恐怕是不多。再有就是,红军时期在红八军团、红军大学、抗大和罗帅多次共事,所以,在东北野战军时的屡任要职,也就可以理解了吧!包括由广西军区调到东北军区任职,还有五六年组建政治学院,罗帅兼院长、常务副院长选的莫文骅担任。再说说两个兵团任政委,实际上十四兵团就存在了三个多月,所属部队就拆分了,直属队刘亚楼带去组建空军,其他部队很大一部分合并到十三兵团,因程子华留在北京安排,没有随兵团南下。所以,黄永胜接司令、莫文骅接政委。这一时期,是四野南下作战的时期,时间很短。稍后又随部队回到家乡广西军区任职。

总之,莫文骅到东北以后才开始担任战斗部队政治主官,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长期担任的是作战部队以外的部门主官,因此,资历稍弱。相较于四野被授予上将的其他政工干部,萧华和赖传珠,明显任职资历稍弱。还有最关键的是授衔时的现任职务。莫文骅是五四年十一月任命的政治学院第二副院长兼教育长、萧华兼第一副院长,在这之前的上半年,在政治学院的筹建期间,莫文骅就已调离了东北军区,参与筹建政治学院。假设,莫文骅没有调离东北军区,随着五五年三月改为沈阳军区而任政委职务,那么授上将军衔还有点希望。然而,没有假设。另外再说一点,东北野战军最早成立的相当于兵团的指挥机构是:打长春方向的第一指挥所;打锦州方向的叫第二指挥所。后来叫一兵团、二兵团;再后来统一番号叫十二、十三兵团。第一指挥所成立时萧华就是政委,而莫文骅担任兵团政委是在第二年、四九年五月。两华(骅)任兵团政委的年限是不一样的,授衔时任职年限都是要算清的。前者叫资历较深;后者叫资历稍浅,在上将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一个授上将、一个授中将是完全正常的,没有低授。



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政治学院学员,副院长莫文骅中将陪同接见。



罗帅、罗总长、杨成武副总长、肖华副主任在副院长莫文骅中将的陪同下视察政治学院。



朱德同志与罗荣桓同志在一起交谈。



张云逸大将与莫文骅中将在一起。





莫文骅中将(前右2)和其他将军们合影。



莫文骅和留守兵团萧劲光司令员、旅参谋长耿飈在一起。



1959年7月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上将代表毛主席为王恩茂中将、李铨少将授勋。



1955年,萧华上将与夫人王新兰上校(右八)在家中接待波兰军队歌舞团人员。



1957年10月16日,在首都机场合影,前排左起:粟裕大将、谭政大将、萧华上将、许光达大将、曾涌泉大使、萧向荣中将、王树声大将,后排左起:苏进炮兵少将、王宏坤海军上将,洪学智上将和曹里怀空军中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