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8日凌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小湾湾沟里,日本伪满警察队伍中有人向被围困的我军战士喊话:“赶紧出来投降吧,保你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而被喊话的人则开了两枪作为回应,后又对围困他的日伪说到:“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活,我就是死也不会当卖国奴。”日伪见得不到想要的回答,于是决定强攻,但打到最后,这名战士身中数弹又弹尽粮绝,正准备饮弹自尽,但发现枪里已经一颗子弹都没有了。敌人趁机扑过来,他对着敌人大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听了这话的一名日本军官愤怒的用刀把这名战士的双眼挖出,这名令日本军队闻风丧胆的抗联英雄陈翰章壮烈牺牲......
年少时的陈翰章
弃笔从戎报效祖国
1913年陈翰章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一户满族农民家里,陈翰章长大不久后,家父受尽了不读书的苦,他知道如果日后自己儿子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读书识字,于是尽管家里贫穷,父亲还是让陈翰章读书;而陈翰章也不负众望,求知欲望强,在学校里总是精益求精的他最后以优越的成绩考入敖东中学。
在这里他开始接触新思潮,并时常参加学校或者社会上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久而久之,表现突出、性情刚毅的他被大家推选为这些政治活动的负责人,1930年末的毕业典礼上他曾在台上说道:
“我的理想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从而使我们国家过得越来越美好,但如果有帝国主义胆敢侵略我们的国家,将我们的国家作为殖民地,我将弃笔从戎,将我手中的笔化为枪,不惜一切代价将他们赶出去!”
毕业后的陈翰章刚准备投身教育事业时,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占据东三省,于是陈翰章利用上学时的组织经验,愤然站出来组织反日会,鼓励群众、教师等人站起来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说“不”。
陈翰章19岁,“九一八”事件后东北部分官兵不忍失去国土,拒绝执行“不抵抗”政策,这其中扯头的则是东北军二十七旅团老三营营长王德林,陈翰章听说王德林要抗日,于是多番找人介绍才得以加入王德林队伍。刚开始他只是在司令部做些文书工作,空闲之余他还会抽身到战地里面做鼓动工作。
但陈翰章并不认为自己在这里做文书工作能起到赶走侵略者的作用,他认为自己只有上战场参加战斗,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用处,击退这帮侵略者。于是在1932年10月陈翰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陈翰章所在的救国军队要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夺回被侵占的宁安县,于是他找到上级领导希望自己也能够上阵杀敌,刚开始领导觉得他是个文弱书生,担心他的安危不想让他去,但陈翰章一再请求,最后领导只能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鼓动队队长。
舍小家为大家
同月10日,陈翰章的任务是要带领突击队到安宁县捣毁敌军军火库,但等他们来到安宁城外的时候才发现,通往安宁的桥已经被敌人捣毁,要想过去只能跳下眼前冰冷的江水里游过去,看着有些犹豫的队员,陈翰章用强硬的语气命令道:“快冲啊,战士们”,于是队员们一鼓作气全部跳入江水游了过去,但对面早有防备的敌军此时火力全开压制我军渡河,面对这雨点般的子弹倾泻而来,我军战士不惧危险勇往直前,在这过程中突击队队长不幸中弹牺牲,看着群龙无首的队伍,陈翰章自告奋勇站出来担任突击队队长。
其实此时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成功的完成此次任务,但刻不容缓,他来不及想那么多,于是他带领队伍来到安宁城下,对于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陈翰章知道,面对面硬钢肯定是不行,只能智取,于是他命令大部分队员开枪吸引敌军火力,自己则带领几个人趁敌军不注意偷偷前往军火库,之后几人一起扔了数枚手榴弹,军火库顿时升起小朵蘑菇云。陈翰章第一次带队就完美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之后几年里,陈翰章更是多次带领队伍以少胜多,常常让日军损失惨重,经过几年的战斗洗礼,他变得英勇善战,成为能文能武的常胜将军!
1935年秋季,擅长打游击的陈翰章依靠深山绿林作掩护,频繁率队袭击扰乱日军指挥部,气急败坏的日军把陈翰章的家人抓起来强迫陈翰章投降,并要求他家人进山把陈翰章劝降,并许他高官厚禄,但陈翰章也知道日本人的小心思,于是对敌军说道:“你们就是把我全家杀了,我也不会投降的,这只会让我越战越勇。”并趁机对家人解释了自己的无奈。
从不搞特殊化
1936年,陈翰章多次带队偷袭日本国道局、石河子车站等地,总计杀敌千余人,同年夏天,日本对于这个常常偷袭他们指挥部的陈翰章无可奈何,于是再次派人和陈翰章求和,希望他能够加入日本帝国,但嫉恶如仇、是非分明的陈翰章知道,向日本人妥协等于葬送自己国家的前程,于是拒绝了日本人的诱降条件。1938年,陈翰章又率队先后袭击驻镜泊湖水电站的日本守备队和宁安斗沟车站。
同年8月,陈翰章和魏拯民带领整编后的抗联队伍打响了大沙河战争,两人配合默契,严格按照“围城打援”的战略共计打死、俘虏敌军五百余人,此后日军对这位有勇有谋的常胜将军陈翰章又怕又恨,在战场上的陈翰章也从来不摆领导架子,总能和战士们打在一片、谈心,战士们什么待遇,他就是什么待遇,有时,他也会跟进学习党的思想,时刻保持自己的思想与党的理念高度一致,他时而也会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让大家一定要坚决抵抗日本,不要做背叛祖国的卖国贼。在一次战斗中,陈翰章左腿不幸被敌人的流弹打伤,但他没有因此撤退一线,不顾队员们的劝阻坚持在一线继续抗战,之后由于伤口长时间没能处理导致感染化脓,溃烂。
最后军医都开始替他担心,必须要给他上止痛药,但陈翰章知道这是队里最后的一点止痛药后,他拒绝了使用,他要求军医把仅存的药物留给其他队员,自己则随地找到一根比筷子小一点木棍和一条干净的布条,然后用布条包住木棍自己忍着剧痛咬着牙把腿上已经烂掉的肉一点一点剔出来;到了晚上,炊事班的大妈看到陈翰章疼的瑟瑟发抖心疼他,决定煮一碗米饭给陈翰章补一补,当时的队伍是很少能够吃得上米饭的,米饭端到陈翰章面前时,陈翰章却对大妈说:“我是共产党员,这些是稀有物资我不能搞特殊化,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打紧。”
1939年,日军再次以优厚的条件劝降陈翰章,希望他能够为日本帝国效劳,但陈翰章软硬不吃,严词拒绝了日本,最后还把日本派过来劝降的四位使者抓起来当众处决,并且把他们带来的“诚意”扣下发放给乡亲们。1940年4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蒙江和日军讨伐队的作战中,连续抗战五个昼夜最后因弹尽粮绝英勇就义,失去抗联队伍最重要的人物,无疑加重了陈翰章身上的担子。
叛徒告密 壮烈牺牲
同年11月,为了能够吸引日军大部队的注意,得以减轻我军兄弟部队快速撤退,于是陈翰章带领60多人的小队在金坑一带与日本讨伐队打游击,战斗了差不多一个多月,陈翰章的部队仅剩二十人不到,此时的他也不知道队伍有没有全部转移,敌人的大部队还在像条疯狗一样死死咬着自己,甩也甩不掉,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已经好几天没进食了,棉服也被打湿,于是他决定冒险带着大家前往比较隐秘的镜泊湖东南小湾湾沟的老军营,那里还存着一些应急物资。
12月6日晚,在前往镜泊湖东南小湾湾沟的途中,他突然发现走在最后面的一名张姓队员已经悄然离队,陈翰章知道,他是忍受不了饥饿和这艰难的作战条件,当了逃兵,肯定是去告密寻求活路了,这个可恶的叛徒。果不其然,12月8日凌晨,日本军队、日伪警察队等浩浩荡荡千余人赶往镜泊湖东南小湾湾沟,把陈翰章的部队包围,面对雨点般的子弹倾泻而来的陈翰章,赶紧命令大家寻找掩体并迅速到达战斗位置,准备迎敌。战斗不间断打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陈翰章带领队伍打退了五次日军千余人的进攻,但终究敌不寡众,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到底,陈翰章愤怒的大骂日本鬼子。
此时的包围圈不断缩小,战斗到最后,只剩陈翰章一人,在距离自己不远处,敌人再次提出优厚条件想要劝降陈翰章,但陈翰章用来回应的,是他手里的枪,气急败坏的日军见陈翰章如此负隅顽抗,既然不想活、得不到的就毁掉,于是日军下令对着陈翰章的阵地猛烈开火。面对将近一千人密集的火力,陈翰章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了了,但他又不甘愿死在日本人的枪下,于是举起手中的枪对着自己脑袋扣动扳机的同时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但此时手枪已经没有子弹,敌人趁此时扑过来,一位日军指挥官愤怒地拔刀将陈翰章的眼睛挖了出来,并用刀在他脸上乱砍,将心中的愤怒全部发泄出来,最后这帮惨无人道的日军为了向上级邀功还将陈翰章的头颅砍下来送到伪满首都(金长春),遗体则运回陈翰章故乡。
但因为日军的残暴,邻里乡亲都不敢安葬陈翰章,之后陈翰章的头颅被日军吊起来示众,而为了防止遗首腐烂,日军还特制了一副棺木,用福尔马林浸泡着。直到2013年4月11日,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陈翰章的遗首终于被运回故乡敦化市,6月13日陈翰章烈士得以身首合葬在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而在东北,民间则流传着着这么一首歌: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轻松忘不了陈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