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河北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彦红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多融入群众生活,我省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群众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什么打算?

答:中医药深受人民群众信赖和欢迎。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全过程。 作为中医药主管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经过不懈努力,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有中医类医院394家,其中三级中医院50家、二级中医院15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国医堂2297个,配备中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此外,还启动建设了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等重大项目。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利用财政资金近3亿元,重点支持县级中医院建设治未病科、康复科、针灸科等中医药特色专科,大力推广刮痧、推拿、拔罐等“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0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培育)单位,447个专科成为省级中医优势专科。三是推进惠民服务。通过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根据季节疾病发病特点和易感人群,及时发布中医药防治方案;累计播出《国医话健康》微视频266个、《非常大中医》电视节目800余期,开展中医药文化夜生活等活动3000余场,参与群众百万人次。连续三年实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民生工程,累计筛查2300多万人次,并针对性开展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发病率下降0.9个百分点,治愈率达九成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更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建好重大工程,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并由京津和我省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单位共同牵头,年内打造8—10个覆盖全省、上下联动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开展远程会诊、定期巡诊,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到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二是强化县域服务,提升同质水平。持续打造“旗舰”国医堂和中医阁,遴选30种左右中医药特色技术,依托市级中医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行动,真正让中医药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同时,推进区域共享中药房建设,为更多患者提供调剂、煎煮、包装、配送等一站式用药服务。三是促进中西协同,全面提升疗效。实施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在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推进中医药工作,广泛开展中西医联合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做到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结合,为患者提供高效的中西医综合诊疗服务。四是心系群众健康,办好民生实事。在组织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民生工程基础上,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在脊柱侧弯筛查、早期干预、效果监测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同时做好石家庄、沧州等地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让中医药更好融入百姓健康生活。五是推进文化惠民,促进文旅融合。持续推出“国医话健康”“说医解药”“我从经典中来”等优质科普短视频,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名中医走基层、中医药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惠民活动,联合文旅部门,推出“中医药生态观光游”“中医药科普研学游”等健康旅游路线,让人民群众获得丰富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和文化体验,让中医药日益深入人心。

编辑:康小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