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2023年度,全国共760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参加绩效监测,其中,中医综合医院620家,中西医结合医院79家,中医专科医院25家,少数民族医医院36家(见图1)。与2022年相比,新增医院59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的医院4家。
图1 2023年参加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医院情况
监测分析显示,通过连续6年的引导,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以中医为主的功能定位逐步落实,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更加规范,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收支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32.43%,较2022年提升1.65个百分点;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为26.82%,较2022年下降5.73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21-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及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情况
二是药物配备更加合理。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为46.65%,较2022年提升1.05个百分点,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和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分别为95.40%和90.66%,较2022年增加0.65个和3.78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2021-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基本药物及国家组织集采药品使用情况
(二)中医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
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增强。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数为4.62亿,住院患者人数2060.43万,平均住院日9.17天,床位使用率为90.21%。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分别是65.30%、34.10%、40.21%、20.66%,较2022年提高2.12、4.46、2.12、2.25个百分点(见图4)。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分别是76.29%、88.33%、32.19%、96.00%,较2022年分别提高3.38、3.35、5.60、0.96个百分点(见图5)。
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门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门诊医疗收入比例为8.61%,较2022年增加1.20个百分点;住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住院医疗收入比例为13.22%,较2022年增加1.58个百分点(见图6)。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中药收入、中药饮片收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56.52%、38.11%、4.06%,较2022年增加4.38、4.16、0.26个百分点(见图7)。
三是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提升。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42%,与2022年基本持平;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5%,较2022年下降0.03个百分点。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同比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71%、98.27%,同比分别上升4.13、0.82个百分点(见图8)。
三是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提升。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42%,与2022年基本持平;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5%,较2022年下降0.03个百分点。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同比上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71%、98.27%,同比分别上升4.13、0.82个百分点(见图8)。
四是合理用药更趋完善。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2.69,较2022年下降0.47(见图9),连续多年优于国家要求标准并呈持续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更趋合理化。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点评中药处方占中药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1.40%和9.70%,较2022年分别增加0.87个和0.63个百分点。
(三)运营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高。2023年,约75.23%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较2022年提高3.66个百分点,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为9.13%,较2022年提升0.91个百分点,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为59.05%,较2022年增加0.43个百分点,平均预约等待时间保持在20分钟以内。三级公立中医医院通过流程再造,探索建立中医医疗服务新模式,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是中医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70.22%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立了总会计师。万元收入能耗占比为97.98元/万元,较2022年下降3.74元/万元。
三是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共有746家参加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为98.29%,平均等级为3.71级,同比提高0.15级(见图11)。其中71.15%(540家)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4.22%(32家)达到5级及以上水平,2家(深圳市中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6级水平。
(四)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人员结构不断完善。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稳步增长,达到62.88万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比例为18.68%,较2022年增加0.77个百分点(见图12)。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为59.85%(中医综合医院比例为62.20%、中西医结合医院比例为41.93%、少数民族医医院比例为69.38%、中医专科医院比例为62.73%),较2022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全国377家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占比60.90%)、29家少数民族医医院(占比80.56%)、17家中医专科医院(占比68.00%)中医类别医师配备达到60%要求;67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占比84.81%)中医类别医师配备达到30%要求。麻醉、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总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此外,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医护比为1:1.23,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人才培养成效显现。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人员经费占比为40.99%,与2022年相比基本持平。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2.08%,较2022年提升2.04个百分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为96.12%、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通过率为94.91%,较2022年分别提升18.43个、4.64个百分点。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占比为0.71%,与2022年基本持平;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接受教育教学培训占比为39.96%、承担各级师承指导老师和参加各级师承教育人数占比为8.29%,分别较2022年提升1.41个和0.03个百分点。
三是科研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省级及以上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分别为166.38万元、144.98万元,较2022年比分别增长17.83万元、16.40万元。其中,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省级及以上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保持明显优势,安徽、云南、江苏等省份在超过全国均值水平上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经费投入为195.45万元,较2022年增加0.21万元。
(信息来源:国家中医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