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尹薇)“我国有世界上最多的麻醉医护群,包括近11万麻醉医师和近6万麻醉护士,每年完成8000万例麻醉手术,这个体量也是世界最大的。此外,学术研究发布处于世界前列,药品研发取得长足进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麻醉大国。”3月26日,在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俞卫锋表示。

俞卫锋进一步表示,“从麻醉大国到麻醉强国,我们除了需要继续学习提升先进的技术本领外,还要把视野覆盖一些欠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中国麻醉医学的国际化强国之路,既要引进来,同时也要走出去,以此来扩大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缪长虹表示,“我国麻醉设备如麻醉机、监护仪、超声、靶控输注泵以及可视化监测技术、新药的研发,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些方面已跟发达国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超出发达国家如各种可视化设备以及远程操控的靶控输注泵等,另外在麻醉新药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现已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静脉麻醉新药环泊酚等,因此,目前我国麻醉领域设备、监测技术和新药品研发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



“尽管我国的麻醉领域曾经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但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美国几乎一倍的手术量。可以说,经验技术不比发达国家差,而且患者的手术安全系数更高。临床上很多患者术后感叹居然已经做完了,这就是因为麻醉水平提高后,让手术更安全、更舒适,而且术后的康复也在加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会长王国林教授表示。

“光手术量大还不够,未来我们还要把这些转化为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等方式处理,形成更为精准的指南,让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化、均质化的麻醉治疗。”王国林表示。



作为较为年轻的麻醉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孙铭阳认为,随着新科研成果的不断推出,如何对此进行临床转化,仍然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