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合同未生效、有效和无效的区别,防范合同风险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韩洪律师
民法典构建的合同效力体系中,未生效合同是一种既不同于有效合同,也不同于无效合同的存在,正确认识这种存在,有利于避免合同实务中
误把未生效合同认为有效合同或无效合同,减少相关纠纷的发生。
一、什么是未生效合同?它和有效合同有何不同?
根据《民法典》,未生效合同是指已经依法成立,但因缺少特定条件(如审批手续、约定条件的成就等)尚未开始履行的合同。例如:小王签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但双方约定在定金交付后合同才生效;某公司受让保险公司的一定比例的股权,合同需依法需经批准才能生效。
这类合同虽然暂时不生效,但已经具备法律约束力,双方不能随意反悔或修改条款。
未生效合同和有效合同关键区别在于:
其一,有效合同可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有效合同是完全生效的合同,双方必须按约定履行义务,违约方需承担法律责任。
其二,未生效合同在条件达成前,一方不能请求对方履行合同主要义务或承担违约责任。
二、未生效合同和无效合同,差别有多大?
无效合同是“自始至终无效”的合同,常见于以下情况:
合同内容违法(如赌博协议);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走私合同);
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签订大额借款合同)。
无效合同一旦被确认,双方需恢复原状,过错方还需赔偿损失。而未生效合同则可能“转正”——只要满足条件(如完成审批),即可成为有效合同。
举个例子:
老张与朋友约定合伙开餐厅,合同写明需取得餐饮许可证后生效。若许可证未获批,合同未生效,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如果合同内容涉及非法经营(如无证销售药品),则直接无效,需承担法律责任。
三、未生效合同的法律效力!
其一,对双方有约束力,不得随意反悔。
即使合同未生效,双方也不能擅自修改或解除。例如:签订加盟协议后,若约定需总部审核资质后合同才生效,加盟商不得在审核期间单方面退出。
其二,无法要求对方依约履行合同主要债务。
在条件未达成前,不能依据合同索要赔偿或要求履约。例如:购房合同约定“首付后过户”,若买方未支付首付,卖方不能强行要求过户。
其三,报批义务独立生效。
对于依法需审批才能生效的合同,即使合同未生效,报批条款依然有效。若一方拖延办理手续,需承担违约责任。
结语
分清合同未生效、有效和无效的区别,能帮助我们在签约时更谨慎,有效防范合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