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清晨的孝妇河湿地公园喷泉广场,水汽氤氲,仿若轻纱笼罩。广场上晨练的人们享受着清新的空气,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群水鸟掠过晨雾,起舞盘旋,城市以水为笔,勾勒出一幅水韵流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场景。
面对严重缺水城市的严峻挑战,淄博市以“八河联通、清水润城”为蓝图,创新实施中心城区生态调水工程。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雨源型河流看天喝水”的桎梏,更让昔日干涸的河道重焕生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破局之道,在于以水网联通破解缺水困局。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淄博中心城区河道曾因水源匮乏而面临干涸、水质不达标的困境。为此,淄博市统筹规划“地下输水动脉”,铺设3条输水管线连通孝妇河、玉龙河等8条河道;通过改扩建大高水库、实施大治渠输水改造工程,实现太河水库弃水与孝妇河流域水源的跨区域调配。5年调水超1.3亿立方米,构建起“两轴三区、五纵三横”的中心城区生态调水格局。
创新之举,在于多种水源激活生态命脉。淄博市坚持“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创新实施“五水联调”。地表水循环利用,孝妇河湿地公园年均调水992万立方米,成为新区水系“心脏”;雨洪水变废为宝,太河、萌山水库泄洪弃水562万立方米反哺河道,实现防洪与生态双赢;矿坑水焕发新生,洪山煤矿矿坑水日补漫泗河2.4万立方米,让工业遗迹化身生态源泉;再生水提质增效,光大水务二分厂再生水年补玉龙河、东猪龙河1401万立方米,中水回用率100%。
智治之策,在于数字赋能实现精准调水。淄博市建成集水量、水质、水生态管理于一体的中心城区数字调水信息系统,实现水生态监视、引调水源统计和水质监控。布设61处智能监测点,配备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2套,实现监测数据的全面感知,构建“天眼巡河+人工巡查”立体监管体系。开发云影河数字调水模型,动态分析需水量与水源配置,为生态调水提供决策支持,形成“反馈-分析-控制”的闭环数字调水信息流程,实现“一键调度、精准补水”。
蝶变之效,在于价值转化释放城市活力。淄博市通过河湖业态创新与景观融合,让市民与游客共享“诗和远方”,助推生态价值向综合效益转化。孝妇河湿地公园以“公园+”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引入昆虫馆、城市书房、酷宝欢乐园等新业态,开展科普教育、音乐喷泉、风筝嘉年华等活动160余场,年游客量超100万人次,实现生态效益与城市活力双提升。云影河通过“八河联通”工程串联体育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等地标,形成特色水系景观带,打造城市“会客厅”,带动周边经济增长。
从“缺水之城”到“水润淄博”,这场生态调水实践不仅书写了人水和谐的生动答卷,更彰显了淄博以水兴城的策略远见。未来,淄博将持续深化生态调水工作机制,让每一滴水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