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24日上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门诊大厅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义诊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通过专家义诊、发放宣传资料和手册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并详细讲解结核病常见症状、危害、传播途径、防治政策等相关知识,并对大家提出的疑难困惑一一进行解答。同时,医务人员还为咨询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向就诊等候区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健康知识。
通过此次宣传,普及了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及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知识链接
一、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除毛发和牙齿外,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结核菌侵犯什么脏器叫什么脏器的结核,如侵犯脑膜叫脑膜结核,侵犯骨骼叫骨结核,侵犯肾叫肾结核等。
二、肺结核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食欲不振、消瘦、午后低热、盗汗、月经不调等。如果出现连续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高度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市疾控中心就诊。
三、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四、如何预防结核病?
1、婴幼儿按要求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2、及早发现周围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人员要尽早进行结核病筛查,并采取分室居住、消毒等措施预防感染,做好健康监测,关爱肺结核患者并督促其接受全程治疗。
3、尽量少参加通风不良、人员密集场所的活动,远离结核传染风险。
4、肺结核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结核病传播风险。
五、得了结核病如何治疗?
结核病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疗程不少于6个月。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武器。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短程督导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时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以便在短时间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4-6个月内,继续消灭残留的结核菌,并减少和避免复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