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乌克兰军队从俄罗斯领土全面撤离。乌军从2024年8月6日开始进攻时控制1250平方公里区域、92个定居点,到2025年3月19日几乎完全退出,战局发生巨大变化。

乌军损失惨重,伤亡超过2500人,至少4个机械化旅的重型装备,包括多辆现代化坦克、装甲车及火炮系统被遗弃,战斗力被严重削弱。

俄军在乌军撤退后,越过边境线,向乌克兰苏梅州方向追击。乌军利用当地地下设施,从库尔斯克包围圈向苏梅州边境线方向构筑临时防御工事。苏梅州靠近国境线的8个村庄被乌军改造成多层次防御阵地,有反坦克壕沟、地雷区及隐蔽火力点。

俄军北方军区摩托化步兵第22团对库尔斯克区域残余乌军实施猛烈打击。俄黑海舰队第810近卫海军步兵旅越过边境线,攻入乌克兰苏梅州境内,威胁乌军主要撤退路线与后勤补给通道。苏梅边境多处地区发生激烈交火,双方都投入重型火力支援系统,当地民用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

乌军大量作战单位被牵制在库尔斯克及苏梅方向,顿巴斯战线形势严峻。俄军利用乌军兵力分散,在过去三个月内迅速占领顿涅茨克州超过2000平方公里领土,对红军城形成三面包围。乌军曾计划对红军村和捷尔任斯克发起反击,但因后勤补给不足而失败。

乌军装备维修能力持续下降,战场损失难以及时补充。持续的高强度作战使乌军兵源越来越少,紧急征兵措施将适龄人口下限降至16岁,前线部队平均服役周期已缩短至3周,人员损失速度很快。乌军战斗单位持续战损率很高,部分前线单位实际战斗力仅为编制标准的40%。

库尔斯克战役失利后,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战场形势逆转。乌军控制区域减少,战略主动权转向俄方。俄军如果完全稳固库尔斯克地区控制权,很可能继续向苏梅州纵深区域推进,对乌克兰东北部防线构成威胁。

乌军装备与人员损失严重,美国军事援助暂停,欧洲国家援助规模与时效性不足,导致乌军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将对后续俄乌谈判进程产生影响,改变地区力量对比与地缘政治格局。国际社会对冲突持续时间的预估延长,和平解决前景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撤退并非毫无准备。他们预见到俄军可能发起的追击,因此在苏梅地区预设多道防线。这些防线利用地形优势,结合大量的工程设施,试图迟滞俄军的进攻速度。俄军的进攻并非只集中于一个方向。除苏梅方向的压力,乌军在顿巴斯地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多条战线同时告急,使得乌军的兵力调配捉襟见肘。

乌军的后勤补给问题日益严重。装备的损耗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弹药的消耗也难以维系。前线士兵的士气受到严重影响,战斗力大幅下降。征兵年龄的下调,以及前线部队服役周期的缩短,都反映出乌军兵员的极度短缺。这种短缺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是质量上的。缺乏训练的新兵被匆忙投入战场,导致伤亡率进一步上升。

俄军的战略意图也逐渐清晰。通过在多个方向上施加压力,迫使乌军分散兵力,从而在关键地区取得突破。这种战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乌军的应对能力。如果乌军无法有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防御,那么战局将继续向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发展。

国际社会对于这场冲突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尽管一些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这些援助的规模和速度,似乎并不能满足乌军的迫切需求。国际社会对于冲突长期化的担忧日益加剧,寻求和平解决方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各方立场的分歧,以及战场形势的复杂性,短期内实现和平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场冲突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战争,更牵涉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力量平衡。冲突的走向,不仅将决定乌克兰的命运,也将对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场冲突将如何演变,仍然充满变数。 双方在战场上的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改变力量对比,影响最终的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