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网购时,哪怕多花点钱,都会不自觉偏向于选择品牌旗舰店或者平台自营店的商品,主要是觉得心安和省事。
然而,最近小乐在某电商平台浏览时发现,有些自营店同样有涉嫌误导消费者,把国产葡萄酒标上“进口葡萄酒”的字样在线售卖。
对于一些不知情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注意到这些关键信息,从而轻易被误导,让这样的葡萄酒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进口葡萄酒销量排行榜之中。
在某某自营电商的进口商品热卖榜当中,有一款名为法国进口晚收小甜红酒的甜型葡萄酒。这款葡萄酒的品名与介绍中都带有“法国”二字,但当小乐翻看评论区中消费者们的晒图时,发现一张这款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图中,执行标准为国标GB/T15037,并拥有国产预包装食品特有的SC编码。
这样的葡萄酒,与去年爆火的“俄罗斯商品馆”当中不少产品如出一辙。尽管不少俄罗斯商品馆突出俄国进口,商品正标也写着俄文,但背标却写着原产地在中国。这些产品实际上正是原料进口、国内灌装——与部分“擦边球”葡萄酒的套路一模一样。
虽然俄罗斯商品馆从爆火到翻车,让不少消费者懂得了什么是进口、什么是国产的相关标准。但这种进步似乎并不妨碍上述这款“法国进口”葡萄酒拥有还不错的销量。
该平台给出的数据显示,全网销量高达10万+瓶,24小时以内就有400+人购买,评论区有6000+条留言,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中留言称这款酒是一款很适合女生喝的小甜酒,颜值高、包装漂亮,但物美价廉。
经查看发现,在电商自营店中的擦边葡萄酒并非个例,在一些不那么靠谱的电商平台中甚至还时常出现的“蜡封”、“重型瓶”的“一眼假”进口葡萄酒。
有些葡萄酒总爱和名气大的产区攀关系。其中有款葡萄酒的擦边方式也是别出心裁,自称“法国波尔多金奖佳酿”——这可以理解为得过金奖的波尔多佳酿,也可理解为在波尔多某个比赛拿过金奖的佳酿。
这款名为法国某城堡干红葡萄酒号称是法国AOC,但正标上没写自己究竟是哪个产区的AOC,又一次躲过了各个产区的监管,毕竟“原产地命名保护”只要不加具体原产地,还真没有侵权主体。
不过,从消费者在评论区发布的酒标上倒是可以清晰地认定这款酒的产地是中国,因为SC编码与国标的执行标准是国产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注的。
虽说是国内灌装的,但某城堡干红的价格并不像许多99元甚至更低价6瓶的葡萄酒那样价格低廉,相反这款葡萄酒的售价为293元6瓶,折合单瓶售价仅50元。但或许是因为包装华丽,销量依然不错,目前全网热销4000+。
这一类国内灌装但却打着进口酒旗号进行销售的葡萄酒,在电商平台并不鲜见,但很多这类产品通常是在第三方店铺在销售,而非自营网店。
相反,大型电商平台的自营网店由于选品能力更强更专业,其自营的商品往往是高性价比、高品质、正品的代名词,消费者看到商品左下角的自营店招牌,在购买时也就更放心,相当于简化了消费者购买一款商品前的考察工序。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自营网店的葡萄酒都能让消费者省心,如果一不小心大意了,那就有可能掉进坑里。
关于这样的情况,一名熟悉电商渠道的酒类销售者介绍称,一些自营平台其实也分不同的运营模式,其中一部分商品的的确确是自营模式,但也存在平台入驻模式。
“即便是自营模式,其中也存在为一部分供货商代销的情况,分别适合不同规模的品牌与商家。但是消费者通过表象,是分不出这其中的差别的。”该销售人员补充道。
也就是说,即便是平台商的自营店,里边也并非每一款商品都真有平台商按照严格的标准去选品并直采,也可能存在实体商超当中那样收取一定的进场费即可入驻的情况。对于葡萄酒这种非快消品来说,则很可能被平台商当作利润型产品,收取一定的进场费即可入驻。
“消费大环境如今不佳,所以有销售要求的平台方与有品牌背书需求的‘擦边球’葡萄酒,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地走到了一起。但这牺牲的,确实是平台的声誉。”这名从业者说道。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splash
LOOKVIN ARTICAL
往期内容回顾
知名酒庄接连出售...
报名丨首次落地北京...
2025成都春糖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