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区四方村1号台区配网改造工程智能化验收现场。梁燕摄
菜花飘香的田野里,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然后按照“指定”的电力通道开始数据采集,一个个实时检测数据不断同步传送到地面工作人员的管理后台,自动进行验收分析。
“改造前后的数据情况,在系统里就能完成比对,提升效果一目了然。”近日,在重庆梁平区四方村1号台区配网改造工程智能化验收现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重庆经研院)配网工程管理中心专责兰倢看着一组组数据,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为了助力农村供电质量提升,近两年来,国网重庆经研院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自主开发了配电网电能质量精准治理软件、三维可视化软件及工程无人机智能验收应用平台,通过“三链融合”发展,在多个台区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受到市场的欢迎。
强链
无人机当“电医生”,减少“诊断”漏洞
“我们非常关注电网新技术,听说有这方面的创新项目后,就主动申请了试点。”在验收点,看着整个智能化操作过程,国网重庆万州供电公司梁平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怀密感叹万千,“常规的农村供电质量治理工作开展方式比较单一和原始,主要是现场走访,然后爬坡上坎靠双脚‘丈量’现场,再凭借经验和简单的测量仪确定电杆位置、档距长度等,这种人为经验主义治理,完成一个台区收资一般要耗时一两天,拿出的设计图纸也没有现在精准。”
“现在用无人机进行测量,不到半天就能轻松搞定。”国网重庆经研院配网工程管理中心专责李音洁道,依托无人机能全面扫描工程现场地形,结合建模软件可以完成项目周边地形地貌、杆塔路径及房屋建筑的三维实景建模,直观地展现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降低设计、施工变更的风险,确保项目精准投资。
农村供电质量提升问题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性问题,随着空调、取暖等大负荷用电设备的逐渐普及,加之节假日、农业开发等季节性大负荷冲击,存在很大的用电波动性,让原本供电半径偏大、线径偏小、变压器容量偏低的农网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这种情况下,传统规划设计方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治理就整个片区一起‘手术’的方案存在很大的漏洞。”张怀密解释,现实中,每家每户都会出现不同的用电峰谷,比如一些距离变压器近的住户,因为电压压降小,线路其实根本不用改。
针对这种用户差异,国网重庆经研院让大数据“多跑腿”,用系统对片区每家每户的用电峰谷进行模拟,然后再进行精准设计,就像医生给人看病,“对症下药”,根据不同农户的“体质”特征,开出“差异化调理”方案,极大减少前期“诊断”漏洞。
延链
降低“手术”费用,倾力服务乡村振兴
国网重庆经研院针对这个台区改造拿出的首个治理方案,遭到了四方村居民的反对。
通过组织大家开院坝会了解后得知,这个榨菜种植基地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居民主要是担心电线、电杆过境,会影响今后的播种和收割。
电力员工在梁平区验收现场走访。梁燕摄
“我们改造提升农村供电质量,目的就是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百姓有合理的要求,电力肯定要大力支持。”国网重庆经研院配网管理党支部书记马静波获悉后,及时组织评审专家进行技术探讨,将电网建设规划和属地发展规划有机结合,通过技术调整,做到规划超前,避免今后的电网建设再绕“弯路”。
“这种‘定制化’服务模式下,供电公司只需提具体需求,台区一张图校核,系统通过数字化拓扑自动生成,仿真分析计算书,就能提供多种治理措施,帮助客户快速找到治理方案的最优解,提升治理效率和效果,完成治理方案‘交钥匙’服务。”马静波道。
花小钱也能办大事,这套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优化形成的改造方案,在几个建设台区都受到了高度好评。“按照原工程改造方案,我们要增加配变1台,同步开展低压改造。”张怀密说,“现在的工程改造方案重点对原变压器进行移位增容,同步开展部分扩四线的方式,极大降低了材料数量,让整个造价降低约9万元。”
补链
配套“推荐”节能技术,“可视验收”更高效
“配电网电能质量精准治理软件还可引入柔性直流调压装置等新技术产品改造方案,能自动化、针对性地分析,提高改造后的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兰倢道。
国网重庆忠县供电公司运检部配网专责潘虹对此体会颇深,通过配电网电能质量精准治理软件测算,辖区黎明村2号台区配网提升工程最终改造方案用一台调压设备替换了此前添置一台50千瓦变压器的计划,并在线路和塔杆改造上进行了全面优化。仅此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就节约资金17.23万元,节约资金率达26.9%。
重庆梁平区四方村1号台区配网改造工程智能化验收过程,更是给大家上了一场生动的“验收课”。技术人员依托无人机采集的高清杆基图像,自动形成竣工路径图,完成线路真实档距计算,识别统计物料类型及数量,研判施工质量缺陷,形成“自动识别+人工调整+无人机协助”的快捷验收,极大降低了人工核查强度。
“我们此前的验收,不仅要爬杆,一个个数配件,同样的区域,至少需要大半天,没想到现在用无人机验收,2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现场数据收集。不仅能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还能避免肉眼观察带来的可能性偏差。”张怀密说。
“创新技术改善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电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还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和生态环境保护,可推动电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国网重庆经研院院长项维说。(杨义、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