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心态:不求完美,但求真实
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道,“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
欺骗与隐瞒,是太阳下的影子,也是痛苦的根源。
毕竟谎话说了一千遍也不会变成真理,在他人面前戴上的面具,永远无法替代你的真人。
掩藏得越多,真相暴露时的伤害就越深,造成彼此之间的隔阂就越大。
泰国孕妇坠崖案中的当事人王暖暖,一开始遇到丈夫时,还以为上天待她不薄,在她事业有成后,给她送来了一个完美情人。
可谁知道,这位完美情人的背后却掩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思,一切只为向钱看齐。
一心追求完美情人的王暖暖,没能看透丈夫的真实嘴脸,这才有了惨案的发生。
事实上,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追求完美,实际是在追求虚空。
作家冰心曾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一个人,要了解完美和不完美各自是什么样子,才能真正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人,终归生活在现实之中,如果连身边真实、具体的人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茫茫世界,怎么感受到别人的爱呢?
因此,想要感知幸福,不必追求完美的生活,体验过就好了;不必追求完美的事业,有所成就就好了;不必追求完美的伴侣,能相知相依就好了。
去爱真实的人,去过真实的生活,去见真实的世界。唯有如此方能卸下心中巨石,以轻松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
孑然心态:不求他人,依靠自己。
《心安即是归处》中,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去德国时发现的一个奇特现象。
他发现德国每户人家窗户前都种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但是这些鲜花都是向外舒展枝叶。
这意味着,这些鲜花的美丽动人之处,只有在街上才能体会,在屋内是看不到的。
季羡林先生对此颇为感慨,领悟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正是因为有人愿意无私奉献鲜花的美丽,才能一个住户感染一个住户,让整条街上有亮丽的风景。
如果每一家住户都选择利于自己,恐怕街上就不会有这样的美景,也就不吸引人了。
诚然。有的时候,与其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希望他人来拯救自己,还不如自己站起来,先主动走出第一步,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更何况,向人乞求得来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的,才更符合心意。
正如孟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讨好别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整天耸着肩膀,捧着别人说话,比夏天在田里劳作还要劳累。
深以为然。
五十多岁出去自驾游的苏敏阿姨,不就是受够了不得不讨好丈夫的生活,才毅然出走,找回自我吗?
不再依赖丈夫,苏敏才看见天地之广阔,人生之丰富。
拥有独立之精神,独立之财务,才不会被其他人捏住咽喉,无法喘息。
多一些典雅,少一些粗暴;多一些温柔,少一些莽撞;
总之,多一些人性,少一些兽性。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生活和谐。
真正的和谐就如季羡林先生所提到的,与大自然关系和谐,从而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从而人人合一;自我相处和谐圆融,从而个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