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奋斗者的灯塔,人生学的典范

晨晓,他的人生,是从困境走向辉煌的蜕变,是从孤独求索到教育育人的跨越。他以画笔开拓世界,凭色彩震撼时代,从流浪少年成长为世界级艺术大师,中国色彩之父,中国好色彩代表,再到艺术学院的院长、教授、教育家和慈善家。

在艺术的巅峰,他选择回归教育,将毕生所学传承给新一代。他深知,个人成就的巅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艺术的最高价值,不仅在于作品的美丽,更在于它能否点燃年轻人内心的光。他不仅画出了世界级的色彩,也用自己的经历勾勒了一条奋斗者的人生轨迹。

一、少年逆境:从流浪者到画坛黑马

晨晓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他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接受良好教育,走上一条安稳的人生道路。然而,时代的风云变幻,让他早早失去了原本的庇护,不得不踏入社会,独自面对生存的考验。

他不是生来便享有艺术天赋的天才,而是在生活的千锤百炼中磨砺出了自己的信念。由于他视力上全症状神经性色弱障碍症,未能通过体检,所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学院教育,全凭自学,在现实社会中闯荡,在挫折中成长。他曾孤身一人带着画板游历大江南北,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在社会大学中摸爬滚打。他的艺术不是学院派的精雕细琢,而是从现实中吸取灵感,在风霜雪雨中锤炼而成的。

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明白:世界不会主动为你让路,只有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杀出一条生路。他凭借自学在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青年美展中崭露头角,成为无名之中杀出的黑马。

二、走向世界:在艺术巅峰中觉醒

1986年,他踏出国门,来到新西兰,这片土地让他的艺术生涯迎来了黄金时代。他的作品《生抽王》成为新西兰标志性艺术作品,他的个人画展场场爆满,他的色彩风格成为艺术潮流。

可就在他事业最辉煌之际,命运再次给他沉重一击,他陷入人生低谷。

面对挫折,他选择了沉淀,而不是抱怨。他隐居山林之间,静心修行,研究艺术的本质。他开始思考:艺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它如何影响社会?如何塑造下一代?

在长达15年的沉潜中,他的艺术思想升华,他的色彩语言超越了技法,成为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他的作品被收入新西兰教科书,他的中国故事《56个龙图腾》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他不再满足于个人成就,而是意识到艺术的更高使命——它应当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三、荣归故里:肩负文化使命,投身教育

2013年,他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成为国宝级艺术家的象征。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带领政府团队远赴北京,为他的展览剪彩。他的艺术,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然而,晨晓并没有停留在艺术家的荣耀中。他深知,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个人的辉煌,而在于如何影响后人。艺术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培养年轻一代?他决定投身教育,将毕生经验化为学问,传授给年轻人。

四、从艺术家到教育家:创办学院,薪火相传

2018年,国家A类人才引进,晨晓被任命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而且还是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后,为数不多几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深知,这所学院不仅仅是教授技艺的地方,更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奋斗精神的学府。他不满足于传统美术教育,而是要培养真正的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


作为院长和教授,他强调三大教育理念:

1. 学问为根,艺术为用——艺术不仅是技巧,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探索世界的工具。

2. 人生即修行,奋斗即成功——艺术家必须在生活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不能依赖课堂,而要走入社会。

3. 自立、自强、自由——他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精神,不依赖外界,不追逐潮流,而是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


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不仅教授艺术与设计,更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他的教育理念并非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常对学生说:

“艺术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人生之道。你们学的,不只是画画,而是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

五、慈善助学: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晨晓始终关注学院和学生的成长,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更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学子。他曾公开表示: “作为学院的一员,为学生提供帮助是我的责任。”

自从受聘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每年将自己大部分工资捐赠给学院,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说:“尽一份绵薄之力,给学子们的美好未来注入无限的希望,为学院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深受家风熏陶,始终秉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他的捐赠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对青年奋斗精神的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用这笔助学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六、爱心捐赠:助力儿童发展成长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家,对家乡杭州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倾力于打造“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了众多精彩有趣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个艺术与教育共融的温馨校园。


如:《天书》雕塑、《手》彩绘雕塑、《富春山歌》环形壁画、《童音之声》环形壁画,及地下停车场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空间等等。

晨晓将艺术的精髓融入教育的每一环节,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他巧妙地将环境营造与创意结合,打造出一片充满色彩与活力的校园空间。

七、奋斗者的人生学,青年可仿之学

晨晓的经历,不只是个人奋斗的传奇,而是一门青年人可以研究、学习、践行的人生学、奋斗学、生活之道。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奋斗。无论出身如何,决定未来的是个人的坚持和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塑造人生。晨晓的自学之路,证明了学习是最强的逆袭武器。

•艺术不仅是作品,更是思想、人格和责任。**晨晓的色彩艺术,不只是视觉享受,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

•青年人必须有独立精神。不盲从、不依赖、不畏惧失败,才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晨晓

中国好色彩代表

2012年,旅居新西兰26年后回归祖国。

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专程出席了画展开幕式。

自2012-2024年,作为国宾连续12年被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

2015年参加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日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8年,作为国家A类人才引进唯一华裔艺术家,以他命名的“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坐落在其家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同时担任院长之职。

2019年参加70周年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9当选为全国政协海外特邀委员,列席两会。

2020年,其代表作品《一池荷叶》壁画,安装在杭州凤起路地铁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

2022年,应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邀请,为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中心绘制《新富春山居图》等系列作品。

2023年,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一系列作品,成为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典范。

2023年,为杭州大剧院创作《新音乐之声》壁画作品,成为中国无声音乐的典范。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