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高端工学椅,一周魔鬼式体验,终于领悟真工学的奥义!

欢迎来看「Kim较瘦」,今天要横评两款国产高端人体工学椅西昊C500i×黑白调X7,顺便探讨真工学的标准。

哪来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老板要个屁屁踢,顶多就给你三天。日复一日的伏案工作,打工人的苦别人不一定懂,但你的老腰一定深有感触。且不说健康是快乐的源泉,最起码老腰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不能做到劳逸结合,至少给自己配一把体贴的椅子。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打工人越来越关注久坐对身体的影响,人体工学椅的消费需求自然水涨船高,国内外品牌林立,产品更是多元化,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着实让消费者挑花眼,咦,然后问题就来了……

选择多原本是好事,问题是工学椅领域水深难测,尽管业内有一些标准或认证,但在消费市场缺乏统一且直观的评价体系,诸如跑个分或者堆硬件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评估方式都不成立,因为工学椅的核心价值就是工学设计,而设计的好坏只能通过体验来感知。



就像AI概念爆发后,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一夜之间智能体满天飞,人体工学椅亦是如此,反正椅子造型都差不多,调节功能也是眼花缭乱,至于是“真工学”还是“伪工学”,消费者很难分辨清楚。

智障

比如有些中低端工学椅照搬高端产品的样式,仅作简单的功能堆砌,工学设计缺乏足够的科学支撑,甚至根本没有设计,导致挑花眼的消费者为伪工学买单。那么贵的椅子就能省心么?唉,高端工学椅同样鱼龙混杂,有些产品为了凸显差异化,刻意搞出几个噱头满满却华而不实的功能,俗称过设计,落实到体验上,轻则感知不强,重则反人类,与工学相去甚远。

一旦托付给伪工学椅,就像选错鞋子,白花钱事小,长期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打工人伤不起啊!



针对工学椅市场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现状,较瘦特地找来两个热销品牌的高端产品进行评测,以科学支撑为依据,用实际体验来探究,高端工学椅能不能做到真工学,怎样的工学椅才算真工学。

为什么选择西昊C500i与黑白调X7呢?问得好!因为这两款产品恰好代表国产工学椅的最高水准,老话说得好,不是进口椅子买不起,而是高端国货更有性价比。

〇、工学的标准

在动手体验之前,先来明确真工学的标准,避免刻舟求剑。尽管目前工学椅领域缺乏统一且直观的评价体系,但有几个评价维度还是约定俗成的,包括可调节性、可⽀撑性、可靠性与⼈因适配度,俗称「真工学4大黄金法则」。

▼调节性

千万别误会工学椅“调节维度越多越好&调节范围越大越好”,真工学的调节功能要以「有效适配人体」为导向,调节的意义在于“让椅子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坐姿”,而非“让人适应(甚至迁就)椅子”。

所谓有效适配,首先要注重调节的逻辑性与联动性,各维度不是孤立的调节,而是相互协同实现动态支撑。如果忽略各支撑点的曲度匹配,片面追求个别参数的幅度(比如盲目顶腰),那么就是无效适配。

其次要留意调节的便利性与冗余度,简单说就是调节操作越简单越好、越直觉越好,最好能单手盲操,降低适配成本,因此调节维度讲究少而精,能少调就少调,能不调就不调,避免调节维度过于花哨反而干扰核心支撑。

▼支撑性

真工学设计的难点,不仅在于静态支撑,更重要的是动态匹配,前者只是特定坐姿工学,后者则是全场景工学,无论坐/仰/躺都能完美匹配身体曲度,从而保证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等各种场景下,均可获得健康的科学支撑。

最主要的支撑点,就包括腰部、头部、手部与背部这些体型不确定&姿势不确定的部位,落实到工学椅上,就是腰枕、头枕、扶手与椅背的设计能匹配人体自然的生理曲度,支撑到位的同时,又能充分释压。

▼可靠性

这块很好理解,作为办公家具品类,工学椅陪伴打工人奋斗每一天,你几点下班它就几点下班,你996它也996,诸如产品质量、部件耐用性、物料安全性与保修支持等都至关重要,必须让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安心,不至于像公司标配的伪工学椅,用不了两年就出问题,不是扶手老化就是头枕断裂,非常影响生产力。

▼适配度

抛开成本不谈,最完美的椅子应该是私人定制的椅子,毕竟坐椅子的人环肥燕瘦,而且坐姿更是五花八门,那么回归现实,要想一把椅子完美覆盖不同体型&不同姿势,就需要精密的调节维度与动态的适配能力。

简单说,椅子开箱后只需简单调节几下,就能带来“定制西装”的贴身感,这就是真工学的魅力与价值。相比之下伪工学椅看似调节功能酷炫,但缺乏科学支撑,最终像“均码T恤”一样,谁穿都觉得别扭。

▼附加值/电动化表现

在确保上述4个黄金法则的基础上,卓越的工学椅还应该能带来加分项,尤其是契合久坐场景的附加功能,也就是说提升座椅的舒适度上,例如与时俱进的智能化或融入椅子的按摩热敷等,关键要做到锦上添花,但不能以牺牲椅子最基础工学设计为代价。

一、产品出列

下面有请本期主角,两款4000元档高端人体工学椅,分别来自国产工学椅的老法师西昊与黑白调,之所以选择国产品牌,是因为国产品牌对待市场的态度更积极(juan),同时西昊C500i与黑白调X7又刚好代表国产工学椅的最高水准,在工学椅领域颇具代表性,便于我们管中窥豹,探究真工学的奥秘。

▼西昊C500i

西昊新鲜发布的C500i,是同门热销高端工学椅C500的升级版,在延续前代多米诺追腰+第6代太空底盘+6D仿生关节扶手+减震座垫的基础上,为腰枕赋能按摩/热敷功能,并升级空气波智能追骶,可以说这款是西昊C500智能款。



品牌方面,创立于2011年的西昊,专注工学椅领域达14年,已连续4年在天猫/京东电脑椅类目销售额第一,作为工学椅的国标起草单位,西昊在底盘方面非常激进,已经跨入第六代的太空底盘。

▼黑白调X7

黑白调去年出品的X7,同样定位行业标杆,它将鲁班调节技术升级至4.0,带来全自动智能追腰+4维双轴头枕+720°机械臂扶手,同时为腰枕赋能8D按摩与温泉热敷功能,外加云感通风坐垫,将工学椅带入智能化的时代。



品牌方面,作为健康家居领域的老法师与工学椅团体标准牵头人,黑白调专注人体工学17年,并在2023至2024年度全国销量第一,黑白调同样是技术创新型品牌,积极将各种黑科技融入工学椅领域。

▼神仙打架

没错,无论是两个品牌的江湖地位,还是两款工学椅的产品定位,都是妥妥的神仙打架。基本造型方面,两款工学椅大差不差,都是业界主流的模块化组件结构,便于各组件独立调节与动态联动,区别就在于,西昊C500i的底座采用裸露结构,椅子身材更秀气,黑白调X7的底座有外壳覆盖,椅子身材更粗犷。



从支撑组件不难看出,两款产品的工学设计不尽相同,西昊C500i的头枕尺寸适中,但椅背尺寸较大,黑白调X7的头枕尺寸较大,但椅背尺寸适中。腰枕方面尺寸倒是差不多,但造型区别很大;扶手方面连接固定结构完全不同,西昊C500i的扶手是固定在底盘上,黑白调X7的扶手是固定在座垫上,这个细节对后仰体验的影响相当大,稍后再议。



诚然,椅子好不好、是否真工学,光靠眼睛是看不出啥,只有上手调节并坐下体验才会深刻感知,同档次工学椅的区别居然辣么大……

二、调节性

先来看看两款工学椅的调节功能,是否能有效适配人体,调节操作是否友好,有没有过设计的地方。



▼底座调节

西昊C500i的底座采用分体式线控调节,三个调节开关均设在底座右侧,分别控制座高/后仰/座深。其中座高与座深为弹性把手,抬起时解锁&松开后锁定,后仰为旋钮开关,有4个仰角范围可选,整体操作非常流畅,可轻松单手盲操。





与业界主流方案不同,西昊C500i的后仰功能是无锁定设计,前面提到的后仰旋钮只是调节仰角的上限,实际的驻留角度完全靠身体后仰力与底盘弹力的平衡点来确定,相当于自由悬停。通过底座右侧的旋钮把手,可以微调底盘弹力,与背部后仰力相平衡后,就能驻留在特定角度。不得不说,西昊的六代太空底盘是真的溜,第一次感觉到后仰居然如此魔性。



黑白调X7的底座采用一体式线控调节,三个调节功能集成到一个把手上,同样设在底座右侧,视觉上更为简约。其中座高为弹性把手,抬起时解锁&松开后锁定,座深与后仰为两段式开关,向外拨动解锁&复位后锁定,把手上的标识不够清晰,再加上把手功能被多重定义,新用户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不过熟悉后也可单手盲操。





至于后仰功能方面,黑白调X7采用业界主流方案,即后仰带锁定设计,简单说只能在限定角度驻留,虽说日常后仰也够用,但灵活性与丝滑感还是不如西昊C500i。

▼腰枕调节

西昊C500i的腰枕采用腰背联动升降结构,即腰枕与椅背同步升降,用户只需要调节椅背高度来适配身高,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多米诺撑腰引擎,它独特的坡导追踪设计能轻松匹配各种身材的腰椎曲度。



黑白调X7的腰枕采用独立升降结构,即腰枕与椅背分别升降,理论上可以提供更灵活的适配性,但实际使用中反而增加了调节复杂度,更容易造成腰背衔接不合理。如下图所示,腰枕升高的同时会往前移,使得腰平面与背平面的落差增大,导致背部出现支撑悬空。



▼头枕调节

西昊C500i采用广角机械头枕,支持升降/旋转/前后三种调节维度,整体的关节结构简约直觉,各关节阻尼适中调整不费劲,用户只需在坐姿状态轻松调整几下,就能获得颈部的完美支撑。



黑白调X7采用4维双轴颈枕,支持升降/头枕旋转/支架旋转/前后四种调节维度,整体的关节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各关节阻尼偏大(比如支架旋转就要大力出奇迹),再加上双轴旋转调节门槛较高,整个调节过程既费劲又繁琐,甚至需要多次试错,用户很难在坐姿状态一次调整到位……



▼扶手调节

西昊C500i采用6D仿生关节扶手,三关节无按钮结构,支持上下/前后/仰角/旋转/内外/后仰联动六种调节维度,灵活性极高,单手可调轻松愉快。其中内外调节由扶手旋转×扶手面旋转协同实现,两个旋转都带限位,避免过度旋转干涉人体或增加调节复杂性。





黑白调X7采用720°全姿态机械臂,三关节单按钮结构,支持上下/前后/仰角/旋转/内外五种调节维度,其中上下调节需按钮解锁,操作不够顺滑。另外内外调节同样由扶手旋转×扶手面旋转协同实现,区别就在于两个旋转维度都高达360°(两个360°所以叫720°),即不带限位,老实说这个freestyle有点过头。





且不说扶手与扶手面的720°旋转能力远超应用场景需要,不带限位最大的问题,就是调节过程很容易卡位甚至干涉人体,另一个问题就是增加调节复杂性,用户想要旋转的时候,不知道该旋转扶手还是扶手面,这就是过犹不及,俗称过设计。



▼椅背调节

两款工学椅的椅背升降均采用业界主流调节方式,即用双手抬升椅背下边框进行调节,区别就在于,西昊C500i的升降组件包括腰枕+椅背+头枕+铝合金骨架,而黑白调X7的升降组件仅包括椅背+头枕,因此C500i的抬升阻尼更大,但在抬到顶部复位时更顺滑。



▼本回合小结



三、支撑性

再来看看两款工学椅的支撑效果,能否对腰部+头部+手部+背部实现全方位的科学支撑,能否在不同坐姿下实现全方位的科学支撑。



▼腰部支撑

腰枕方面,西昊C500i采用多米诺撑腰引擎,扁平化单片式结构×被动式坡导追踪设计×主动式空气波随型撑腰,号称能自动适配各种体型&各种坐姿的腰背曲线,不明觉厉,那么疗效如何呢?



较瘦实测,西昊的“坡导追踪设计”非常有意思,它能根据体型与坐姿自动在坡道内找到精确的支撑点位,而且整个适配过程完全靠人体与腰枕的力学平衡来实现。简单说,用户不需要对腰枕做任何调节,随便一坐或随便一躺,就能获得最优的腰部支撑,而且不会顶腰。





更有意思的是主动式的“空气波随型撑腰”,这个有源功能是基于腰枕前侧下方的气囊来实现动态撑腰,比如在后仰时可自动充气,从而提升后仰形态的腰部支撑范围,避免出现支撑盲区。而且气囊充满后并不会明显改变腰枕的厚度,更多是扩大腰枕下方尺寸,因此不会造成顶腰问题。





黑白调X7采用立体多维腰托,三段式结构×被动式10°弹力后仰×主动式50mm前后调节×45mm升降调节,其追腰功能过分注重顶腰,容易造成背部支撑不足。另外,三段式腰枕的材质与硬度存在割裂感,中心区域与侧翼区域的过渡不够顺滑。



所谓追腰,就是手动或自动调整腰枕的前后,这个设计同样一眼难尽……从下图不难看出,腰枕前移时腰平面与背平面的落差显著增大,导致后背出现严重支撑悬空,甚至连座深也被改变,这明显违反人体工学!





那么自动追腰会不会好一些呢?虽然听上去很美,腰部放松时腰枕自动前移,腰部向后用力时腰枕自动后移,但是这个智能追腰的力度很难设置。设的太小嘛,腰枕移动过于敏感,撑腰力道不足;设的太大嘛,腰部很难推动腰枕后移,变成强行顶腰……





▼头部支撑

正坐情况下,两款工学椅的头枕支撑都非常到位,承前所述,西昊C500i的头枕调节更便捷,黑白调X7的头枕调节更灵活,两者调整到位后都能轻松满足正坐的支撑需要。有个细微的体验差异,就是头枕网布的亲肤触感,C500i的触感更柔和更舒适。





不过当坐姿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完全后仰的情况下,黑白调X7的头枕会严重偏离颈椎位置,这块放到章节“人因适配度”再去讨论。

▼手部支撑

抛开扶手调节的便利性与科学性不谈,两款工学椅的扶手设计仍有较大差异,比如在造型方面,西昊C500i的扶手造型更圆润,而且扶手面有个轻微内凹,因此手臂贴合度更好;黑白调X7的扶手造型更方正,同时扶手面很平整,因此手臂贴合度一般。



另一个感知很强的差异点,就在于扶手与桌面的高度适配,下图是两款椅子在座高最低&扶手最高的情况下,与75cm常规桌面高度的对比。这里的高度差意味着什么?以日常办公场景为例,一目了然。



西昊C500i的扶手高度基本与桌面持平,从手臂到手腕都能获得自然的支撑,操作键盘鼠标时肩颈与手腕压力较小,不容易造成疲劳。



黑白调X7的扶手高度明显低于桌面,使得手腕支撑点高于手臂支撑点,导致手腕与肩颈鸭梨山大,更容易造成关节与肌肉酸痛。



诚然,提升座高能解决黑白调X7扶手低于桌面的问题,但是又可能带来脚掌支撑悬空问题,总不能再安排个脚垫吧。等等,到底是让椅子适应人,还是让人适应椅子……

▼背部支撑

两款工学椅的椅背结构区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细节。首先是椅背面,西昊C500i整体面积较大,形态上宽下窄,最宽处约55cm;黑白调X7整体面积较小,形态上窄下宽,最宽处约50cm。其次是动态支撑,西昊C500i的椅背下边框与铝合金骨架是弹性连接,具有一定的动态支撑能力;黑白调X7的整个椅背与铝合金骨架都是刚性连接,无法提供动态支撑。

针对上述两个细节差异,感知最强的就是正坐时左右转侧的情况,得益于宽大的椅背上部与弹性的连接结构,西昊C500i对肩膀的支撑更到位,即使左右扭动身体,椅子仍能贴合人体的工学曲度。



那么在不左右转侧(扭动身体)的情况下,两款椅背的支撑能力还有啥区别么?依然差很大。注意看椅背与腰枕的衔接处,西昊C500i的衔接更自然,背部支撑非常充分,支撑悬空区域很小。



黑白调X7的椅背与腰枕之间的衔接缝隙较大,即使腰枕后移到底,背部仍然无法获得充分支撑,悬空区域相当明显。而且一旦腰枕前移,腰背衔接处的支撑悬空问题会更严重……人体工学有这么难么……



▼本回合小结



四、可靠性

两款工学椅的可靠性同样不容忽视,接着来看看,结构是否牢固,材料是否靠谱,组件是否耐用。



▼核心部件

两款椅子的用料都很扎实,开箱&安装时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感,妥妥高端工学椅的水准。西昊C500i的骨架、骨架与底盘连接件、底盘联动结构、扶手连接杆、扶手关节、脚架均为铝合金材质。黑白调X7的骨架、头枕连接件、腰枕连接件、扶手连接杆、脚架均为铝合金材质。



两款工学椅均采用四级气压杆,并通过12万次升降耐久测试。两款铝合金脚架均采用加固结构,静压承重也都是1136kg级别,相对来说C500i的结构更结实一些。



两款工学椅均采用PU静音滚轮,C500i为黑银配色,通过10万次耐用测试;X7为灰白配色,通过9.8万次耐久测试。滚轮顺滑度方面,C500i稍微流畅一丢丢。



另外底盘方面,西昊C500i采用碳玻复合弹片结构,也叫第六代太空底盘,通过50万次弹性疲劳测试,弹性丝滑超出预期;黑白调X7则采用相对传统的双弹簧机械结构,通过12万次后仰测试,后仰弹性中规中矩,不如西昊顺滑。

▼亲肤材质

网布是工学椅领域最常用的亲肤材质,不但通风透气,而且坚韧耐磨。西昊C500i采用Cloud云端网布, 由进口天鹅绒×美国杜邦弹性体编织而成,覆盖座垫、腰枕、椅背、头枕与腿托区域,弹性适中&释压均衡。



黑白调X7采用美国杜邦纤维,通过10万次耐磨测试,覆盖座垫、腰枕中心、椅背与头枕区域,韧性与触感与C500i大差不差。细心的你不难发现,两款工学椅的亲肤材质差异,主要体现在腰枕上。



西昊C500i的腰枕采用单片式结构,整个腰枕的亲肤面都是网布覆盖,无论用户怎么坐/怎么靠/怎么扭,腰部的支撑力与触感都一脉相承,更不会出现扭腰膈应的问题。



黑白调X7的腰枕采用三段式结构,中心区域为网布材质,侧翼区域为蛋白皮×定型棉,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腰枕的过渡区域居然是宽度2cm的网布边框……如下图所示,三根手指按压的地方就是三种触感,弹性&硬度各不相同,这种材质软硬不同,且分区的情况下,就容易在后靠时出腰背部支撑压力不同,这种分区设计可以说只是有利于宣传,但是在工学层面的表现就比较欠缺了。



还有个细节与网布耐用性息息相关,就是网布的封边处理,西昊C500i是边框包网布,黑白调X7是网布包边框。单纯从视觉角度,黑白调的封边方案就像手机全面屏那样,一体感更强,简约而美观。但是工学与美学无关,椅子经常要移动或旋转,边框磕碰在所难免,西昊的“边框包网布”或许才是更务实&更可靠的设计。



另一个主要亲肤面就是扶手面,两款扶手都是采用PU材质,区别就在于造型与表面纹理。西昊C500i的扶手造型更圆润,扶手面后段有个轻微内凹,再加上表面纹理较粗,这种设计也比较符合手臂曲线设计,让手臂贴合度更好,而且还能起到防滑效果。



黑白调X7的扶手造型更方正,整个扶手面都很平整,再加上表面纹理较细,缺乏符合工学的手臂贴合设计,而且表面偏滑,手臂支撑不够稳妥。



▼本回合小结



五、适配度

真工学椅不止一面,接下来看看两款椅子的灵动性,能否广泛覆盖各种体型,能否动态匹配各种姿势。



▼调节范围

两款工学椅的座高调节范围都是8.5cm,区别就在于:西昊C500i的初始座高稍高一丢丢,对大长腿更友好,座垫形态相对更平整,坐感更舒适;黑白调X7的初始座高略矮,对小身材更友好,座垫形态相对更凸起,坐感一般般。



座深调节范围,西昊C500i是41至44cm,黑白调X7是40.5至45.5cm,基本都落在亚洲成年人大腿长度范围,黑白调相对更灵活一些。



椅背高度调节范围,西昊C500i是6cm,黑白调X7是4.8cm,这里西昊相对更灵活一些,而且是腰背联动升降,更考虑的整体适配度。



两款头枕的升降调节范围差不多,区别就在于,西昊C500i的头枕是沿后上方升降,而黑白调X7的头枕是垂直升降。



两款头枕的前后调节方案区别很大,西昊C500i是以头枕关节根部为转轴,小幅后仰来实现前后调节;黑白调X7则是水平方向的前后调节,而且调整幅度稍大一些。



两款头枕的旋转调节方案同样差很大,西昊C500i采用业界主流的单轴旋转,黑白调X7则采用调节门槛较高的双轴旋转。后者调节范围更灵活,但是调节起来很繁琐,因为支架旋转又会改变头枕高度&前后,导致多个维度都要反复尝试才能找到最优支撑点。





在座高最低的情况下,扶手升降调节范围,西昊C500i(扶手前沿)是67至75cm,黑白调X7(扶手前沿)是65.5至71cm。承前所述,C500i的扶手最高点刚好与常规桌面高度持平,这个优势感知很强。



比如在工作或阅读场景,西昊C500i的扶手与桌面自然衔接,手臂与手腕就能获得充分的支撑,真工学的奥义,只有实际体验才能感悟。



黑白调X7的扶手低于桌面,一方面手臂无法获得充分支撑,另一方面手腕要承受桌边的压力,这种不健康的阅读姿势,更容易造成肌肉酸痛与疲劳。



扶手内外调节范围(以扶手间距为参考),西昊C500i大约是32至53cm,黑白调X7大约是32至63cm。需要说明的是,两款工学椅的扶手立杆间距都是52cm左右,因此>52cm的扶手间距并没有意义。这也再一次证明,X7的扶手×扶手面的720°旋转能力,属于过设计。





说到扶手旋转调节功能,事实上西昊C500i的75°扶手旋转×75°扶手面旋转(按黑白调的说法,应该叫150°?)就足够应付工学椅的全场景,比如办公或阅读场景,就只需要扶手小幅内旋就能完美匹配,更大幅度甚至360°大回旋的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我思索良久,直到将黑白调X7后仰到底……由于扶手无法联动后仰,初始状态扶手距离手臂太远,导致无法有效支撑。我灵机一动,将扶手旋转180°,再向后拉到底,总算能支撑到手臂了。但是这种打开方式,真的工学么?试想一下,用户换个姿势就要大幅度调整扶手,谈何动态匹配?



扶手仰角调节范围,西昊C500i是35°,黑白调X7是20°,显然C500i的场景匹配更灵活,扶手仰角通常用于离桌的休闲、娱乐或阅读场景。



比如在工作之余刷刷手机,西昊C500i扶手大仰角的优势很明显,完美贴合刷手机时的手臂角度,让手臂获得充分支撑,怎么工学怎么来。相比之下,黑白调X7的扶手只能勉强支撑到手肘,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扶手表面偏滑,仰角时手肘可能无法稳定支撑……



▼动态适配

如果只讨论静态支撑,可能很多中低端工学椅都能做到,顶多适配场景多少而已。而高端工学椅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全场景的静态支撑,更重要的是动态匹配,即只需要最简单的调节,甚至不需要用户调节,椅子就能自动/智能匹配不同姿势。

以最大后仰幅度为例,西昊C500i的仰角达到业界领先的145°,这当然是太空底盘的功劳,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从正坐后仰到145°时的腿部-腰部-背部-头部-手部支撑,居然完全不受后仰影响。如果你不理解这有多牛逼,请看黑白调的表演。



黑白调X7的最大仰角稍逊一筹,但能达到140°也相当优秀。但是在深度体验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仔细对比从正坐后仰到140°的身体支撑情况,腿部-腰部-背部-头部-手部的支撑点,或多或少都被后仰影响,身体感觉到别扭,必须要调整身体姿势或椅子维度才能缓解。



造成上述后仰体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底盘设计的问题。西昊C500i第六代太空底盘,不仅在于碳玻复合弹片丝滑的后仰弹力,还有四杆联动机构实现了座背动态匹配。



简单说,西昊C500i的座垫与底盘之间由四根弹簧杆相连,即使正坐情况下,也能一屁股感受到缓冲弹簧带来的减震效果,再加上座垫网布的韧性,在坐感舒适度上也有更大的提升。



一旦身体后仰,后侧弹簧杆随椅背后仰,就会驱动座垫向后移动,从而自动补齐因后仰造成的座垫与腰枕之间的缝隙,实现座背联动,而且在后仰的力度也是比较线性丝滑,比较轻松,这就是工学的魅力吧。



再来看看传统工学椅的底座方案,黑白调X7采用双弹簧机械结构,带重力感应系统,本质上还是比较老旧的底盘方案,因为座垫与底盘之间是固定相连,座垫与底盘就是一个整体,没有特别的缓冲或联动结构。



一旦身体后仰,整个底盘与座垫会随椅背轻微后仰,并没有类似西昊太空底盘的座垫后移机制,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椅背后仰幅度远大于座垫后仰幅度,后仰必然造成座垫与腰枕间距增大,导致腰部支撑悬空,继而牵一发动全身,破坏整个身体的支撑。



敲黑板,动图展示更直观,注意看后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工学变化,理想情况应该是“没变化”。而这里可以说的就是西昊C500i,从正坐变后仰,腿部-腰部-背部-头部-手部的支撑点,都是可以做到随身体联动,原来正坐有多舒适,后仰就有多舒适,甚至不需要用户做任何调整,也是始终贴合,可以说这种设计才是真工学,这才是真智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黑白调X7的后仰过程就比较难用舒适来形容,因为所有支撑点都会移位,原来正坐的舒适,后仰就有多别扭。具体来说,腿部被抬升导致脚掌支撑悬空,腰枕上移导致腰部支撑悬空,椅背上移导致背部支撑不足,头枕上移导致颈部支撑悬空,扶手未联动后仰导致手部支撑悬空。



再补充一个很尴尬的后仰细节,也是伪工学椅常见的问题,后仰露腰。当然,对于西昊C500i是不存在尴尬的,毕竟后仰联动&动态匹配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露腰是什么?



而反观黑白调X7,在后仰时,是存在后仰露腰的情况,伴随着后仰过程腰枕上移,顺势把衣服往上扯,冬天只感觉腰部一阵凉飕飕,类似的尴尬,相信衬衫扎腰的打工人深有体会。



▼本回合小结



六、附加值

高端工学椅的标志就是智能化,包括智能操控与按摩热敷功能,不过西昊C500i与黑白调X7的实现方案有所不同。那么问题来了……针对两款工学椅的花活,究竟是贴心的加分项还是花哨的大噱头,能不能让椅子的工学体验锦上添花。

▼智能操控

西昊C500i的智能化方案比较彻底,「西昊智能App」直接拉通手机端,从而构建一整套健康管理生态。通过App不但能操控腰枕的智能健康黑科技,还能设定个性化的健康档案与健康计划,甚至内置多个冥想/解压/白噪音等音频资源,助力打工人健康元气每一天。



App的核心功能当然是腰枕主动调节与按摩热敷,前者包括气囊手动调节与仰卧智能撑腰,后者包括五种仿生律动按摩(海浪/猫步/犀奔/蛇形/蝶舞)与两档远红外热敷(舒缓/温暖),另外还有电竞玩家热爱的氛围灯与打工人必备的久坐提醒。



还别说,西昊是懂RGB的,氛围灯位于腰枕背面,灯条刚好点缀工学椅的灵动感,又不显刻意。灯效方面支持单色/呼吸/渐变三种模式,甚至还提供调色盘,海景房玩家直呼内行。



黑白调X7的智能化方案略显陈旧,并未接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机端,而是采用早期按摩椅常见的遥控器操控方式,那个“复古”啊,居然还是有线遥控器……最别扭的是,遥控器还会自动休眠,几乎每次使用都要先唤醒,交互体验并不理想。



黑白调的遥控器采用多按键设计,搭配极为先进的1.3英寸OLED屏幕,可设置智能追腰/手动追腰/3档仿生手按摩/3档温泉热敷/3档座垫通风,并内置固定的久坐提醒机制,坐下45min后就自动触发按摩,无法调整久坐时长与提醒方式,实在有些呆板。



不得不说,黑白调X7的“Cloud云感通风坐垫”略有过设计之嫌,本来座垫的网布材质就主打通风透气,再加上还算贴心的久坐提醒,居然还给座垫配备风扇,而且是风量不大&噪音不小的那种,老实说有点徒增功耗……



▼按摩热敷

西昊C500i的腰枕内置仿生律动按摩系统,所谓律动按摩,就是3850次/min的高频震动拍打,理论上可直透筋膜层,舒缓久坐造成的肌肉痉挛。系统预设五种按摩模式×三档按摩力度×男女体感,按摩手法灵活且深入浅出,拍打范围较广,工作之余舒压放松瞬间回血。值得一提的是,C500i的按摩力度适中,按摩时不顶腰,也不会改变腰背曲度,划重点,按摩完全不影响椅子的工学特性,打工人可以边工作边按摩,隔壁同事投来羡慕的眼神……



黑白调X7的腰枕内置8D仿生手按摩系统,即传统按摩椅的揉捏方式,模拟人手按摩的手法,缓解久坐带来的腰部问题。略显遗憾的是,X7系统仅提供三档按摩力度,按摩手法单一且揉捏范围较小。咳咳,揉捏手法你懂的,属于力度较重的顶腰型按摩体验,那酸爽着实让人精神一振。由于按摩时的顶腰行为会改变腰背曲度,导致椅子的工学特性被破坏,因此按摩时身体会被频繁打扰,无法同时专注工作或学习。



西昊C500i的腰枕还内置远红外热敷功能,通过PI石墨烯来释放6-15μm(类似人体生命光波的波长)的远红外光,直渗肌理与人体组织细胞的水分子产生共振,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C500i提供两档温度可调,对应45℃/55℃,而且升温速度很快,基本上开启一两分钟就能感受到太阳晒背的温热感。



黑白调X7的腰枕也内置温泉热敷功能,不过实现方案更复杂一些,采用与腰枕形态相匹配的三区分区加热结构:中心区域为630nm聚能红光辐射,温度范围30-38℃;侧翼区域为石墨烯接触式热敷,温度范围45-58℃。由于中心与侧翼的发热方式与体感温度相差较大,导致三区热敷体验出现明显割裂感,中心区域的热敷效果不如西昊C500i,侧翼区域的接触温度又偏高。



▼本回合小结



尾巴

回到开篇的话题,工学椅市场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到底真工学的标准是什么?

通过对西昊C500i与黑白调X7的深度评测,不难发现,关于工学标准这个问题,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西昊注重调节易用性与底盘联动性,而黑白调注重调节灵活性与腰部强支撑,单纯从纸面规格与商家宣传来看,很难判断谁对谁错。所幸的是,产品会说话,身体很诚实。



西昊C500i是一款以工学&体验为导向的高端工学椅,看似平凡的外表,却蕴藏着科学支撑的奥秘,业界领先的第六代太空底盘搭配智能灵动的多米诺撑腰系引擎,让工学椅从单纯的静态支撑进化到动态匹配的智能代,给用户调节操作做减法,真正做到“让椅子适应人”,同时将仿生律动按摩与远红外热敷完美融入工学设计,无疑将为高端工学椅树立全新的行业标杆。



黑白调X7是一款剑走偏锋的高端工学椅,更多是代表一种探索精神。它重视腰部支撑,带来全球首款智能追腰系统,却把撑腰做成顶腰;它重视健康管理,提前布局按摩热敷功能,却没能融入椅子的工学设计;它重视灵活性,将扶手与头枕调节做出花,却忽略最基础的工学支撑与调节便利性;其他诸如通风坐垫、有线遥控器、三段式腰枕等等,也难逃过设计的嫌疑,更像是若干松散功能的简单堆砌。



好吧,这堂课就到这里,更多搞机黑科技,敬请关注「Kim较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