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按摩一次10多元的生意,福建商人谢忠惠正带领“乐摩吧”冲击上市。虽然按摩生意看起来不起眼,但凭借着50万张按摩椅的布局,2800万会员,“乐摩吧”已稳坐国内共享按摩椅生意的头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按摩一哥”。

在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城市里的共享按摩椅变得越来越多了。从商场、电影院到机场、高铁站,几乎你想象到的每一个可坐下休息的环境里,仿佛都有了它的存在。

昔日的共享经济大潮下,共享按摩椅也是个颇有些争议的项目。有人说它占据了原本正常休息座椅的空间,也有人说,被它按摩仿佛被“捶打”了一顿。

虽然被吐槽,但共享按摩椅仍在赚钱。如今,70后的福建商人谢忠惠,带着50万张共享按摩椅、按摩了1.5亿人后,走到了上市的节点。

当年为了拯救公司,谢忠惠曾经抵押房产凑了1800万元。现在,他所创办的共享按摩椅品牌“乐摩吧”,仅在去年前9个月,就净赚了1亿元。

01、越来越多的共享按摩椅,原来这么赚钱

这个春节假期,有多少人被“捶打”了?

“影院里居然已经有这么多座椅被换成按摩椅了。”从河北一家影院看完《哪吒2》的小郑说。“谁懂这个感受?当电影进行到最高潮,妖怪们托举金箍棒的时候,我也有了‘推背感’——按摩椅在我背上突然动起来了!”

小郑去的这家影院里的按摩椅由“乐摩吧”品牌提供。但免费按摩只有几分钟,要想按摩时间更长,需要扫描二维码付费。

“椅子停止按摩后,滚轮停留的位置顶得我不舒服。”小郑抱怨。另一位观众也开玩笑说,自己在看《封神2》的时候,影片里邓婵玉被打了一巴掌,突然按摩椅开始按摩,“我还以为自己也要被打了”。但他的同伴却说,自己有颈椎病,看电影坐得较久,“最后半个小时它给我按摩了一会儿,感觉还挺贴心的”。



▲北京商场里的乐摩吧按摩椅。图源/财经天下

不止是影院,城市里的共享按摩椅似乎已经“无孔不入”。

在北京的一座大型商场里,两个楼层分别放置了8台乐摩吧按摩椅,它附近是密集的餐厅和奶茶店。在晚上7点之后的就餐高峰期,有一半的椅子上坐着玩手机的年轻人。

北京90后白领小玉就是下班后就餐等位时和男友坐在这里休息,顺便还享受到了“年轻人的第一次按摩”。北京的乐摩吧花13.8元可以按摩15分钟,23.8元按摩30分钟,结束后还可以获得一次对心率、血氧和血压等健康数据的免费检测报告。

只要花一杯奶茶钱,就可以“恢复元气”,还是划算的。“如果注册会员,它会送免费体验券。”她说。

在这里,也有很多疲乏的人会用它免费休息片刻。“只能免费坐两三分钟,因为它会‘赶人’,语音提示你离开,它要为别人服务。我试过一次,如果你继续坐下去,它还会翻转,座位会慢慢倾斜抬起来。”小玉说。

没有太多人敢于去尝试是否会真的被它掀翻在地。想要长时间休息的人,很多选择了付费。小玉也吐槽,自己竟然被一台按摩椅给“赶走了”。

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真的能促使消费者掏钱吗?对此,乐摩吧给出的答案是:确实是。

在共享按摩椅中,乐摩吧的母公司乐摩物联已是行业老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从2021年至2023年,它的交易额已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尤其是2023年,其市场份额达到37.3%,是行业第二名的两倍。

乐摩物联的营收也颇为亮眼,2022年至2023年,从3.3亿元提高到5.87亿元,增长了超过77%。到了2024年前9个月,更是达到了6.15亿元,其中智能按摩服务收入就有6.04亿元,占比超过98%。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服务网点和按摩椅的加速布局。在2022年底,乐摩吧的服务网点还只有2.17万个,设备总数量只有16.71万台。截至今年1月,服务网点已超4.5万个,投放的智能按摩设备超过了50万台,覆盖了国内31个省份以及339个城市,累计服务人数超过了1.5亿。

一位早期曾代理过共享按摩椅的加盟商坦言,这生意做的就是人流量。品牌方通过向物业交租金换取点位投放,或者免费安装,获得的收入双方分成。加盟商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成本和加盟费,场地提供方则几乎不需要自己做投入,就可坐拿租金或分成。

通过这个模式,品牌方扩大了规模,而场地提供方可以“躺赚”。于是,电影院和大型商场,就成了共享按摩椅投放的“重地”。

截至去年9月底,乐摩物联在商业综合体中的服务网点有2.3万个;其次是影院,有1.6万个。此外机场有366个、高铁站102个,以及其他场所3331个。

根据招股书数据,在国内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乐摩物联已入驻了4757个,占比超过70%。全国年票房超过500万元的电影院,以及年客流量超过1000万的机场中,也有一半以上投放了乐摩吧的设备。

大量的交易在这些休息场景中诞生。招股书提到,截至2024年9月,乐摩吧的交易次数已经达到6.04亿次,增长了28.92%。据此计算,平均每天它的按摩椅能带来22万次交易。

这也意味着,截至去年9月,乐摩物联的40.21万台设备上,一台设备一年可以产生1502次交易。

从收入贡献来看,在商场中的购物人群、来自写字楼的打工族们,成为了乐摩吧最大的营收支柱。乐摩物联来自商业综合体的网点按摩服务交易额在去年前三季度达到6.0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7.26%。来自影院的交易额为1.74亿元,其他场景的营收贡献则都没有超过1亿元。

乐摩物联在招股书里表示,像万达广场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影院等渠道合作至关重要,这些区域中的黄金点位被头部品牌们提前布局后,公司也拥有了一道天然的壁垒。

凭借规模这道天然壁垒,乐摩吧的净利润一直保持正值,在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为853.4万元,2023年则迅速增长到了9457.8万元。

02、抵押房产救公司后,创始人“让位”

虽然乐摩物联如今已冲击上市,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共享经济泡沫的破裂和市场的波动。在创始人谢忠惠不惜“卖房救公司”的努力下,它最终坚持了下来。

今年才49岁的谢忠惠是一名“70后”,早年曾创办上海福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健身设备。也正因此,在2016年,他把创业的目标放在了共享按摩椅项目上。

2016年是创投圈公认的“共享经济元年”,那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型消费需求的提升,健身按摩设备销量也掀起了一股高潮。按摩椅生产龙头企业中,奥佳华、荣泰健康科技等都入局了共享按摩椅赛道。荣泰创建了摩摩哒子品牌,在2017年其体验式按摩服务营业收入就达到了2.33亿元,净利润2324万元。

资本热钱开始涌入这个赛道。据天眼查的数据,2017年新增相关注册企业15家,一年之后新增注册企业就达到了29家。包括云享云、奇拉、头等舱互联等多个项目都先后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乐摩物联的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福州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但成立后并没有业务运营或者实缴资本。谢忠惠在2016年12月向当时的股东收购了公司60%的股权,并在2017年将公司更名,搭建起了乐摩吧的基本盘。

入主乐摩物联的谢忠惠,也为公司引入了另一个关键人物——韩道虎。今年56岁的韩道虎,曾担任多家健康技术相关公司的董事长,从业经验十分丰富。他在2016年以零对价获得了谢忠惠手中公司30%的股权,成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也正是在韩道虎的牵线下,两名个人投资者潘建忠和李斌在2017年3月向公司分别投资了500万元和200万元。之后,李斌又向公司引荐了投资机构基石亿享。2017年12月,基石亿享向乐摩物联投资了5000万元。

这是公司唯一一次获得机构投资,也是乐摩吧穿越共享经济“泡沫期”的唯一资金弹药。

共享经济的热度从2018年起开始逐步减退,曾经红极一时的共享按摩椅赛道也“冷”了下来。直到2024年前,行业内公开渠道内可查到的最后一笔融资还是发生在2018年4月,云享云拿到了A轮1亿元融资。之后,这个赛道里再没有发生大额融资。

上市的按摩椅企业里,荣泰健康也从2018年后减少了对摩摩哒共享按摩椅的投入。共享按摩业务的收入下降到2021年的0.6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该项收入只有466.36万元。摩摩哒的主营方向也转向了中低端产品,专攻电商销售。



共享经济热潮退却之后,乐摩物联遇到的第二个大“坎儿”也接踵而至。2020年随着线下商业急剧收缩,也影响了乐摩吧的生意。谢忠惠一边对公司高管降薪,一边和商场协商以押金抵扣租金。同时他还干脆对加盟的合作伙伴“放手”,承诺公司不参与分配这期间的营收,来激励他们自救。

谢忠惠后来回忆,他当时预判,公司的资金缺口最少也有1.5亿元。他“背水一战”,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筹集了1800万元资金。在这一系列措施下,再加上公司筹措的其他资金,最终乐摩吧仅用了2500万元就渡过了难关。

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之后,如今乐摩吧已经成为业内的头部公司。为了巩固在这一赛道上的优势,它从2022年后开足马力,积极扩张,直奔上市而去。

不过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乐摩物联还启动了几项相当重磅的操作。

在冲刺上市急需资金的阶段,乐摩物联选择了优先回馈股东。2023年和2024年,乐摩物联先后两次向股东派发股息,共计4375万元。其中2024年的派息中,有1000万元是给了谢忠惠,以满足其财务需求。

2024年8月,乐摩物联改为股份制,同时谢忠惠改任副董事长,由韩道虎出任公司的董事长。但谢忠惠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1%;韩道虎的持股比例则为19.5%,基石亿享持股2.6%。

IPO前夕,创始人“让位”。对此乐摩物联并未给出更多的解释,但从韩道虎的经历和他对公司的贡献来看,这或许更多的是公司出于借助他的经验、获取更多资源作出的考虑。

改制一个月后的2024年9月,乐摩吧再次获得多名个人投资者投资,投后估值为7.5亿元。

03、遍地按摩椅,还能火多久?

尽管乐摩物联已经走到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口,但它的共享按摩椅生意仍面临挑战。

智能按摩椅的运营模式一般包括两种:直营以及合伙人模式。对于乐摩物联来说,它有70%的网点是在直营模式下运营的,并且去年9个月内为公司贡献了68.47%的营收。像公司在影院投放的按摩设备,就全部是直营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公司销售费用也从2022年的2.45亿元,一路增长到了去年前三季度的3.70亿元。

销售费用的上涨直接侵蚀了公司的毛利率。截至2024年9月,乐摩物联的毛利率从一年前的45.76%下降到了40.04%。

另外,乐摩物联的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缺口。截至2024年前9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28亿元,同比减少了0.11亿元。而同期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达到了2.09亿元。

资金压力之外,“侵入”了公共休息空间的共享按摩椅,也不得不面对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在共享经济的各个业态中,对共享按摩椅的评价,也属于相当“两极分化”的一类。

喜欢的用户表示,按摩椅坐着宽大、舒适。逛街走累了,或者在高铁站或机场舟车劳顿后,做一番按摩,感觉放松多了。尤其是办公白领,在午休的时间,躺在写字楼或商场里的按摩椅上小憩一会儿,顺便花15分钟好好松松筋骨,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乐摩吧就曾统计过,中午12点半到下午2点之间,写字楼周边商场中的设备常常有着超高的“营业率”。

但按摩椅的程序是固定的,不同体型和身体条件的用户能不能吃得消它的服务,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我在机场里,被共享按摩椅‘殴打’了20分钟。”在小红书平台上,这篇热门帖子收获了上万条评论。发帖的用户称,由于普通座椅不够,自己干脆选择了共享按摩椅,结果椅子的打击力度过猛,整体过程就像是“金刚狼的骨架被死侍扛起来揍”。

而对有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按摩还附带了“社死”的效果。无论是商场还是机场,按摩时路人投来的好奇目光,颇令人感到有些羞耻。但按摩一旦开始,手脚都被“束缚”,想逃无门,只好眼睁睁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至少十几分钟的围观。

公共空间使用的按摩椅,也难免因为卫生问题等被人抱怨。当按摩椅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抢夺”了原本正常的休息位置,令人无法选择。

种种挑战之下,谢忠惠提出通过提高效率等措施来寻找出路。一方面要用合理的人力成本去管理更多的设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设备本身的使用效率。“按摩椅无人值守,大家体验后就走掉了,如何交互沟通以培养忠诚度,是行业需要加强的地方。”谢忠惠说。

乐摩物联也提到,提高用户黏性的方法,无非是通过提升按摩体验、增设网点等,也是在这个目标下,乐摩吧为用户提供了健康报告服务。在2024年,乐摩吧的消费者年复购率已达到了35%。它旗下已经拥有2800万会员,成为了拉动乐摩吧营收增长的主力。

为了破局,乐摩物联也表示,公司将继续扩大目前拥有主导地位的消费场景中服务网点的渗透率,并加快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步伐。

但共享按摩椅终究是个小众赛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智能按摩服务的市场规模过去五年内增速仅为1.1%,预计到2028年约可达到51亿元。

在2024年,智能按摩服务的市场只有27.6亿元。这块市场蛋糕还不到30亿元,投放渠道有限,竞争就显得更为激烈。

像深圳盟迪奥公司就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介绍,公司的共享按摩垫已连续6年市场占有率领先,合作影院超过5000家,铺设设备超过100万台,和万达影投、博纳影投、百老汇影投等院线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北京一家影院门口的盟迪奥按摩椅。图源/财经天下

在未来,随着智能按摩服务向低端市场的进一步渗透,以及新能源充电站等新兴场景的发展,国内智能按摩服务设备保有量将从2024年的128.1万台增长到2028年的184.1万台。

另外,铺天盖地的智能按摩椅,如今也培养起了90后年轻群体的按摩习惯,催化了这一市场的普及。这一代年轻人,早已习惯了一边熬夜、一边养生。

智能按摩服务未来的想象力还有多大,还有待龙头企业们继续去发掘。

(文中小郑、小玉为化名)

作者 |阳一,编辑 |朗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