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孩子们接触手机、平板和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孩子无意中沉迷于游戏中。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还有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当发现孩子偷偷玩游戏时,作为家长或教育者,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孩子们玩游戏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为了寻找乐趣,逃避现实的压力,或是渴望与朋友建立联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学习压力和社交压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寻求放松和逃避。游戏的沉迷却常常使他们不得不面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问题。因此,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偷偷玩游戏时,心中充满了焦虑与无奈。

误解往往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玩游戏后,第一反应是生气与责骂,认为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不分轻重缓急。然而这种方式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并不是故意要反抗我们的权威,他们只是在寻找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家长更需要的是倾听与理解,试着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游戏产生如此强烈的吸引。

与其一味制止孩子玩游戏,我们不妨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试着和孩子坐下来,讨论他们喜欢的游戏,以及游戏中的乐趣和价值。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游戏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乐趣远不止于游戏。陪伴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阅读书籍或进行其他兴趣活动,可以有效分散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

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些规则不仅要明确游戏时间的限制,更要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在游戏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这种参与感能更有效地减少他们偷偷玩游戏的心理以及行动。

另一项比较值得注意的策略是,利用游戏作为激励和奖励的工具。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后,给予适量游戏时间,作为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认识到学习和游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在按时完成作业后,他们会期待着那段游戏时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除了制定规则和沟通,引导孩子适度接触健康的游戏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上有很多益智类游戏和教育类游戏,它们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会孩子选择合适的游戏,帮助他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不良游戏的影响,也能够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放任孩子玩游戏并不意味着忽视他们的社交生活。合理安排家庭或朋友聚会,带他们进行户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使他们在真实的社交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可以有效降低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每当他们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时,游戏的吸引力自然会减弱。

如果发现孩子的游戏行为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出现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能够为孩子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面对孩子偷偷玩游戏的行为,家长无需恐慌。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定合理的规则,以及有效引导孩子的游戏兴趣,能够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在游戏和学习中找到平衡。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时,亲子关系也会愈发紧密,孩子将更加乐于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游戏世界和生活点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