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所大学,对169个5~10岁的孩子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生病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一个相同点:

他们的爸爸妈妈关系很不和谐,总是吵架。

而那些自信开朗、阳光的孩子,却都有着一对相爱的爸爸妈妈。

发现一个惊人的家庭关系铁律:孩子的快乐取决于妈妈!而妈妈的快乐,取决于爸爸!

孩子的快乐取决于妈妈

如果家里鸡飞狗跳,无论爸爸妈妈如何爱孩子,孩子也快乐不起来,孩子个个都是机灵鬼。

孩子观察力是非常强的,父母间的情感流动,他们一直在注意和体会着。



孩子总说我是个温柔的妈妈,我还在想我这温柔从哪里来的?现在想想,是跟着我爸学到的,我爸对我妈温柔的爱,滋养了我。

这就是爱的传递吧,一个人滋养两代人。

妈妈精神富有,孩子阳光灿烂。

一个家庭最大的远见,就是父母不透支情绪,孩子不消耗能量,共同托举出美好的未来。

一家人在一起,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怨言,父母共同给孩子引路,终会照亮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

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子惧则家衰,家衰毁三代;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是什么?

是脐带剪断了,潜意识完全边有一起,妈妈的情绪是直接传递给孩子的。



我想努力成为精神富足的自己,我想成为精神富足的妈妈。

家庭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家各司其职,整个家庭才能灵活运转,充满爱的流动。

一旦发生错位,家庭里其他成员也会受到影响。

有远见的家庭,都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爸爸和妈妈共同努力,托举出孩子的美好未来。

一个家庭里,任何的过度牺牲,都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情绪崩溃。

妈妈的快乐,取决于爸爸

其实妈妈的快乐,更多被她自己的模式所决定,爸爸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妈妈自己仍旧是主要因素。

我有个朋友青青,她很赞同这个说法。

那时青青在家带娃不上班,有时候被老公一句话就搞得心情不好,然后对孩子也烦躁,没了耐心,冲孩子发脾气。

后来青青工作了,慢慢有了自己生活,也就不会情绪依赖了。

在和老公沟通时,也尽量心平气和,有理说理,不带入情绪。

青青说:希望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 ,自己的快乐由自己做主。



说到底,健康的家庭教育是爸爸和妈妈共同努力,家人是互相支持的存在。

好的教育是爱的合谋,夫妻之间的推诿内耗,注定消耗家庭的福气。

一个健康的家庭,一定是遵循这样的自然法则:家庭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先于后出现的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首要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父母相爱,关系和谐,不仅能传递爱的安全感,更会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爸爸的长期缺席,让家庭中的付出不再对等,时间长了,就容易压垮妈妈的身心。

家庭的失和,长久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

有人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那妈妈从来就不爱爸爸呢?

孩子的快乐应该在于爸妈互爱,且这样的爱在夫妻之间应该是主动的、包容的。



分享曾看过的一段话:

结婚一定要跟自己特别喜欢的人结婚,喜欢一点点是不够的,这一点点不足以抵挡漫长的岁月。喜欢一定要足量,足到风雨吹不散,柴米油盐浸不烂。

爸爸的缺位,妈妈的痛苦,家庭的失和,往往就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导火线。

关系错位了,家庭就会乌烟瘴气,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尽该尽的责任,这样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一起把家庭托举到更高的层次。

不管是孩子教育,还是家庭发展,单靠一个人在努力,是无法撑起来的。

唯有每个人都做好份内的事,不偷懒、不折腾,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家庭就会蒸蒸日上。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夫妻关系好了,孩子才会安心的做好孩子的角色 。

再富足的生活条件,都不如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你有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小家,有没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