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25日开幕,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25年深圳将推动产业加快向高向新向优升级,主动适应并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深圳将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产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实施“ICT+”行动、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同时,深圳将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算法理论、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阶智驾、端侧轻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打造超智协同、异构融合、训推一体、普惠泛在的可持续训力供给体系,丰富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率先实现全球首个全市域级空天地一体化低空通感网络全覆盖。
在上述高端技术的诸多表述中,AI的存在感很强。从全球发展大势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从停留在技术探索阶段到赋能各行各业,其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颇为亮眼。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向来注重科技创新,未来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备受瞩目。
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深圳有积累,也有决心。早在2022年9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明确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界定和产业边界。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主要集聚城市之一,位居国内第一梯队。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3012亿元,同比增长21.1%。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深圳人工智能企业“雁阵”逐步壮大,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2260多家,增长超过18%。
新华社日前播发题为《在这里勾勒“未来之城”——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全景扫描》的报道,描述了深圳的AI发展图景,即建设一座“未来之城”。报道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圳的落地情况——“在这里,先进算法与制造业深度交融,碰撞出产业升级的耀眼火花;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栈布局,构建起稳固且多元的发展架构;城市场景全面开放,为应用落地铺就康庄大道,让人工智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谓“未来之城”,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各行各业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技术,谁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先机。行业发展大势所趋,而市场的反应也很及时,从产业应用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眼下在深圳成了香饽饽。各行各业都搭上人工智能快车,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来为行业赋能且不说,就业领域人工智能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南都日前报道了深圳的AI学习热潮,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加入AI夜校“充电”——从职场AI工具到创意视频、小说写作,再到无人机模拟飞行训练、智慧妈妈提升课程、智能HR解决方案等,这里的AI夜校课程多样,吸引了党员干部、职场人、学生乃至外卖小哥等众多群体。
有产业支撑、有政策加持、有人才蓄力,深圳这座未来之城,人工智能产业前途不可限量。未来已来,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必将在世界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