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相较于阿里、京东等电商老大哥在AI大模型布局上的如火如荼,有黑马之称的拼多多却失声了。

这两年来,拼多多不仅在AI大模型上没有大动作,即便是在国内外公司热火朝天接入Deepseek的当下,拼多多也“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要凑热闹的意思。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拼多多内部已经组建了电商推荐大模型团队,负责人为原百度凤巢的核心成员,年薪达“百度时期的数倍”。

对此,截至发稿,拼多多方面暂未对华尔街见闻作出回应。不过,华尔街见闻从一位猎头处了解到,拼多多最近确实仍在招聘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但更看重结合业务的应用能力。

在这样一场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浪潮中,拼多多不可能毫无动作。

作为电商行业的后来者,拼多多不仅从阿里、京东双巨头盘踞的电商市场中撕开了一道裂缝,实现了一次奇迹般的逆袭,还于2023年11月,在市值上首次超越了阿里。然而,去年8月底,拼多多主动“砍了自己一刀”,股价下跌近30%,又远远落到阿里巴巴后面。

拼多多已经走过了狂飙猛进的发展阶段,阿里、京东也逐渐找回自己的状态。在这一轮Deepseek引发的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热潮中,拼多多因为缺乏AI产品落地的直接推动,估值虽有回升,但涨幅相对逊色。

马云口中的“AI电商”时代才刚刚开始,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再次被改写。在下一个十年,“本分”的拼多多要想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被时代抛弃,那就必须在低价和出海之外,抓住AI带来的革命性机遇。

入局

上一次拼多多传出与大模型相关的消息还是在2023年11月。

彼时,多个招聘信息显示,拼多多要高薪招聘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成立AI大模型团队,探索AI大模型在客服、对话等场景下的应用。

不过,即便过去一年多,拼多多也未对外拿出成型的AI产品或功能。

拼多多并未放弃对大模型应用的持续投入,包括去年从百度重金挖人。

据悉,目前,拼多多分为几个应用:比价系统、推荐、广告、搜索、客服领域等,每个小组的大模型团队会互相进行赛马。

从目前这些消息来看,拼多多并不重视大模型底层技术的研发,而是聚焦电商核心应用布局AI大模型应用。

拼多多AI大模型应用的开展十分低调,不仅外部,内部大部分员工的感知也很弱。

多位拼多多员工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拼多多在内部并没有大肆开展AI大模型应用的落地,唯一感知到也就是AI智能客服,但可能都还算不上大模型量级。

华尔街见闻从拼多多内部人士处获悉,当各大互联网大厂已经纷纷在财报会上大谈AI大模型赋能时,拼多多这两年也并未主动提及任何相关战略。

在过去两年的AI大模型浪潮中,拼多多可以算得是上几家互联网大厂中唯一缺席的。

作为电商老大哥,阿里巴巴对AI大模型的重视毋庸置疑,还在2023年9月正式对外宣布“用户优先、AI驱动”战略,标志着阿里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转向。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还抛出了另一枚重磅炸弹,称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超越过去十年投入的总和。阿里巴巴正以大手笔的投入,向AI时代大步迈进。

此外,拼多多的另外几个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对手——京东、抖音等,对AI大模型也是十分看重。如京东不仅在多个业务线中整合AI大模型,还有自研的 “言犀大模型”。

本分

拼多多的AI布局显得十分克制的原因,可以从其公司文化以及创始人黄峥对AI的判断中寻找。

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那一年的一封致股东信中,黄峥提到了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分”,即坚守自己的本职。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成立以来,业务范围始终没有脱离电商相关,从头到尾只知道埋头苦读,根本没有心思唱歌跳舞。

就在拼多多专注电商业务,抓紧积累用户、升级供应链、提升口碑的那几年,阿里巴巴等的目光早已不只停留在电商这一块业务上,还在物流、本地生活服务、物流、新零售、金融、云计算等业务上大手笔投资。

因此,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阿里、京东、腾讯等都把云服务作为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增长点,投入大模型及生成式AI可以提升云服务的利润率,并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空间,而专注电商业务的拼多多还未有这方面的诉求。

一名机构分析师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眼下国内电商竞争激烈,市场对拼多多的关注在于其海外业务的扩张进程。

民生证券分析师易永坚也表示,TEMU是拼多多现阶段增长的驱动性力量,履约能力的建设及解决方案成为Temu海外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众所周知,AI大模型的研发是一项“烧钱”的投入,可能分散公司的资源和注意力,对于强调人效的拼多多而言,其显然不会轻易投入AI大模型的研发。

黄峥曾在上市后召开全体员工会,展望未来并鼓励员工。对于这次内部会,一位前拼多多员工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他最印象深刻的便是关于双休的问题,黄峥表示:“有同事提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双休呢?等我们成为中国第二,就可以双休了。”

拼多多因高人效而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23年,拼多多员工增加到1.7万人,创收2476亿元,一名员工一年至少撑起1450万元收入,是京东的7倍、阿里的3倍。

在拼多多崛起的过程中,AI算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布式AI技术分析用户社交关系、地理位置、历史行为等数据,构建动态用户画像,拼多多实现了“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荐,以实现其“货找人”的愿景。

在黄峥2018年的设想中,下一阶段的拼多多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 AI 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它不光高效地做信息的匹配,还不停地模拟着整个空间里人群的群体情绪,并试图对整个空间做调整,让群体的体验更加开心。”黄峥说道。

基于此,拼多多的AI与算法战略不会盲目追逐技术风口,而是围绕“降本增效”与“用户体验”展开。

拼多多正面临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但一边是黄峥“本分”的哲学约束,一边是资本市场对AI想象力的强烈渴求。

拼多多能否再次上演一场“后来居上”的奇袭?没人知道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