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重建,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的第一、第二、第三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新四军第一师成立之后,粟裕担任了师长,刘炎担任了政委。



众所周知,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粟裕在建国后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且还是十大大将之首,并且担任过总参谋长等职务,名气很大。那么,作为粟裕的搭档,曾担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的刘炎,他的身上又有什么故事呢?

刘炎出生于1904年,湖南桃源人。早年时期,刘炎主要活跃在家乡,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潮,但刘炎没有对革命事业灰心,而是继续以坚定的信念投身革命,并参加了湘赣边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在这之后,刘炎上了井冈山,见证了红四军的成立,同时,他也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巩固与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刘炎跟随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与闽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期间,他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务,是一名久经考验的老红军。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炎参加了长征,1935年秋天,他顺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刘炎进入红军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军事理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炎被派到冀中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他被派到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



上任之后,刘炎参与指挥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期间,他率部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合计二百多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强了新四军的战斗信心。1940年,刘炎调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巩固与壮大了苏中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力量。

1941年1月,国民党包围了正在向江北转移的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重建,同时,苏北指挥部的三个纵队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新四军第一师成立之后,刘炎担任了政委,与师长粟裕一起指挥战斗,多次取得苏中根据地的反“扫荡”与反顽斗争胜利。



可惜的是,常年的工作使得刘炎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再加上战争年代缺医少药,导致刘炎的健康每况愈下。1942年,刘炎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不过,在休养之余,他仍力所能及地带病工作,尤其是不久后日本侵略者集结了三千多人,计划对苏中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得知这样的消息后,刘炎停止休养,带病返回岗位,与粟裕一起制定了“主力尾追、迂回歼敌”的办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计划。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前往山东,刘炎也随部前往山东,并前往临沂养病。1946年11月20日,刘炎在临沂因病去世,年仅42岁。也因为刘炎过早去世,所以相对粟裕来说,他的名气不大,但刘炎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