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芽梨
燕西的婚事并非一帆风顺,恋爱起初,他并没如自己所说那样告知家里,只管享受爱情甜蜜,想着如果家里反对就出国读书,本来出国也在计划中。
清秋却在明确关系后就表示出对门第的担忧,每次约会都要谈这个事,燕西正在热恋,清秋一焦虑,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以后问题。
但他直等到清秋意外怀孕才跟家里提起,且一公开就要立马结婚,母亲很是意外。
我对于你们的婚事,向来持赞成态度,不过老七这事太奇怪了,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要问你们父亲。
三个姐姐积极游说,说清秋模样学识性格都好,清贫女儿能持家。
太太说:我不主张儿女婚事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家里穷的没饭吃也不打紧,我们是娶人家孩子,又不是娶门第。
太太经历两个时代,却对门第不抱成见,并不打算凭儿女联姻结交权贵,女性难得有此胸襟。
她一番话堪和《红楼梦》中贾母一比,其中原因,源自对金家地位财富的自信,只要孩子好,穷点没关系,我们不图这个。
虽过了母亲这一关,可父亲那里更艰难,刚听道之提个头儿,父亲劈头就骂:本来我没什么成见,可燕西骗了我好几个月说开诗社,赁了房子慢慢地接近,靠几个臭钱去引诱人家。
这种婚姻基础太不正当,这简直就是拆白党,有这功夫,何不用到读书上去?
说实话总理价值观还挺正,一眼看出儿子是靠金钱赢得爱情,基础不牢。
从父母对话看出,总理夫妻对门第并无成见,没有阶层固化观念,不愧是文明大家。
太太反而不赞成丈夫: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说得那么不值钱?这事再不好,也是两方面的事,不能只怪一边。
道之看出父亲只是恨儿子不争气,绝无轻看门户的意思,于是想出妙计,拿了清秋的诗集请父亲指教,让他了解清秋确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这边燕西又利用母亲的慈悲心,威胁不同意婚事就出家做和尚,还拿小怜的出走打比。
太太见他痴痴呆呆地发闷,心里老大不忍,心疼老幺,也就汇同道之和总理说情。
既然不怕打破阶层,姑娘好看又有学问,总理最后不点头也不反对,算是默许了。
过门第二天清秋一大早给总理请安,公公见她薄施脂粉,穿一件绛色旗袍,于华丽中透着一份庄重缓缓走近来,且身躯娇小年岁很轻,还透着几分小儿女之态。
自己平生最喜欢这种新旧合参的人儿,便觉这一房儿媳妇,哪怕没什么学问已经很满意了,何况学问还不错呢。
所以金家能娶平民女清秋,除了姐姐们极力促成,真正的原因是父母摈弃了门第观念,这一点,堪称打破阶层局限,开创风气之先河。
梨芽梨 写文写字讲故事 追剧聊剧侃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