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
2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主题介绍有关工作。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已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其中北京市已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北京蓝”渐成常态。
近年来,北京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开展扬尘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到从深入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从在全国率先打造首个“监管—监测—监察”——“三监”联动大模型,到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措施,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北京的蓝天保卫战打得有声有色,空气质量实现了根本改善。“北京蓝”常驻,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也擦亮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污染最重的区域,特别是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13个城市位于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当前,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大气污染形势仍然严峻,大气环境稳中向好趋势尚不稳固,治理任务重大而艰巨,前路并不平坦。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继续发扬“一微克”精神,以“实干”为笔,“实绩”为墨,奋力攻坚不停步,持续守护“北京蓝”。
一是在协同联动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通过采取监测会商、数据共享、应急联动和协同应对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相互支持。要聚焦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减排潜力较大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不断提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控整体效果。
二是在源头治理上求突破。近日印发的《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0.1微克”行动守护“北京蓝”,并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路径。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紧扣清洁取暖、超低排放改造、VOC(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压实责任,加大推进力度,全面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三是在标本兼治上见真章。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执法与监测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向社会持续释放“零容忍”的信号,形成有力震慑,并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进一步织牢大气污染治理“防护网”。
此外,还需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新型的监测网络、智慧的分析技术、高效运转的调度系统,支撑新阶段科学、精准、依法防治大气污染的需求,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促进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打赢蓝天保卫战,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要建立完善“环保随手拍”等举报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监督,以共治促善治,不断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引向深入。
打赢蓝天保卫战,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也应成为参与者。我们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0.1微克”攻坚行动,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拒绝露天烧烤、参加植树造林、践行文明祭扫……从“小”做起,以实际行动守护“北京蓝”。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谱写美丽北京建设新篇章,为首都铺就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