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思辨:书法的时代新章

作者/孙树恒

题记:2月25日上午,我跟随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逯志强、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志强、宣传部长杨德明还有数位书法家,一同到呼和浩特市美术馆参观全国书法院正书大展巡展。



传统与创新融合:书法家们在传承传统笔法、结构等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与表现手法。全国书法巡展传递的是一种理念和导向

步入美术馆,仿佛踏入了一个笔墨纵横的世界。如此高规格的展览,就像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能与全国顶尖作品亲密接触,汲取多元灵感,拓宽艺术视野。

展览规模盛大,篆书、隶书、楷书等正书体裁的作品琳琅满目,每一幅都承载着千百年的文化脉络,笔锋游走间尽显书法技艺的精妙绝伦,让我不禁沉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观展时,我时而停下脚步,伫立在一幅幅作品前,目光紧紧追随着笔墨的痕迹,去捕捉那细微处的韵味。

在这一场巡展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书法作品,更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融合。书法家们在传承古老笔法、结构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场展览所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与导向。

我倾听身旁的书法家们的交流,分享自己对线条、布局的见解,那些言语中满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



二、临帖是基本功,万变不离其宗,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点。

在倾听书法家的交流里,我知道,临帖是一道绕不开的基本功,它就像大树的根,深深扎进历史的土壤。颜真卿临习前人法帖,博采众长,最终形成雄浑大气的“颜体”,其楷书《颜勤礼碑》笔画粗壮有力,结构宽博端庄,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同样在临帖中汲取养分,他对古代碑帖深入研究,用笔刚健而灵动,结体严谨又不失活泼,自成一派。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与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书法传承之路迟疑不决,部分人对书法的理解流于表面,觉得它只是一种书写形式,忽视了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书法艺术难以在新生力量中生根发芽。

当下书法界,一些不良现象也悄然滋生。“丑书”的出现,让不少人对书法产生误解。这些作品背离了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笔画杂乱无章,结构毫无美感。部分书法家急功近利,缺乏扎实的学养和深厚的学识,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却忽略了书法最本质的精神。这不仅误导了大众对当代书法的认知,也给书法传承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不能让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方向。重拾对临帖的重视,回归传统,是传承书法的关键。学校和社会应加强书法教育,完善传承机制,让新生力量在一笔一划中感受书法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才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在传承中延续千年的墨香。



三、书法已经站在了传承与创新的十字路口,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书法如何“破圈”

书法已经站在了传承与创新的十字路口。创新,绝非随心所欲地肆意挥毫,而是在深厚传统根基上的蜕变与升华。如今,书法要“破圈”,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当下,书法家们的个性化表达愈发突出。他们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书写范式,而是执着地追求自我风格的展现,努力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用笔墨抒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随着书法进入艺术时代,创作者们的艺术立场不断强化。他们不再仅仅是笔墨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审美与情感的表达者。在创作时,他们深入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与个人情绪融入作品,让每一幅书法都成为时代的注脚。以

书法要“破圈”,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一方面,要坚守传统书法的精髓,让古老的笔法、结构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以个性化的表达和对时代精神的融入吸引更多人关注。只有这样,书法才能跨越艺术的小众圈子,走进大众的生活,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四、 AI时代下书法的多元变革,古老的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

往昔,书法创作被局限于纸张与笔墨之间,每一次挥毫都是人与传统书写工具的深度对话。如今,AI技术打破了这一限制,通过数字化手段,人们能在虚拟空间里模拟各类笔锋效果,甚至借助算法生成独特的书法字体,创作过程变得更加自由灵活,赋予书法全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装置书法异军突起,将书法与空间艺术巧妙融合。有的作品以巨大的立体文字悬浮半空,配合光影变幻,使静态的书法线条在动态光影下展现出不同的韵味;有的利用墙面、地面等空间,用特殊材料书写,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书法与空间的互动,赋予书法全新的生命力。

行为书法与跨界书法也不甘示弱,进一步拓展书法的表现边界。行为书法将书法创作过程转化为一场视觉表演,书法家在舞台上伴着音乐节奏挥洒笔墨,身体的律动与笔锋的走势相互呼应,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跨界书法更是大胆跨界,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碰撞交融。比如书法与绘画结合,用书法线条勾勒画面轮廓,以绘画色彩丰富书法意境,模糊了艺术门类间的界限。

AI时代为书法带来了无限可能,新的表现形式不断涌现。书法不再只是书房案头的雅玩,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大众,拥抱时代。



五、 从书法热的表现角度构思,时代浪潮下的文化复兴与传承,这是书法最好的时代

在时代的变迁中,书法完成了从日常交流工具到艺术表达形式的华丽转身,如今,全民书法热的浪潮汹涌澎湃,我们正置身于书法艺术发展的最好时代。

这些年,书法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其影响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书法教育在创新中蓬勃发展,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从繁华都市的白领,到宁静乡村的村民,各个年龄层与社会阶层都有书法爱好者的身影。大街小巷,各类书法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书法比赛和展览活动更是频繁举办,成为书法爱好者展示自我、切磋技艺的舞台,吸引着无数人投身其中。

当然这场正书大展巡展,无疑不是对书法爱好者的一次洗礼。那一幅幅正书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深切领略到正书艺术的博大精深。

尽管此次全国书法院正书巡展意义非凡,可参观的人却寥寥无几。想要让更多人领略书法之美,吸引他们前来参观、研学与交流迫在眉睫。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的书法作品片段和展览亮点,吸引大众关注;和学校、社区合作,组织团体参观与研学活动。当越来越多人沉浸于书法的韵味中,墨香便能飘满北疆大地,助力打造“北疆文化”,让这古老艺术绽放时代光彩,为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