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韩美林先生艺术道路的奠基石。在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中,韩美林先生又以书写“天书”来表达对中国文字的敬畏与陶醉。

韩美林上溯远古时代的原始文字,旁涉民间文化中的图形符号,用“天书”引导观众重归“初心”:即书法就是理解万物的记录与表达,而“天书”就是承载思想与情感的万物之灵。


对“天书”艺术的研究探索与创作实践,贯穿了韩美林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也是韩美林艺术厚积薄发、璀璨夺目的代表。



济南韩美林艺术馆里陈列的韩美林的“天书”艺术,颇受观众喜爱。观众们纷纷驻足于一幅幅“神秘莫测”的“天书”作品前,或凝神细看,或拍照打卡,或低声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这些字我一个都不认识,但就是觉得特别美,特别震撼!”一位正在观展的年轻观众兴奋地说道。另一位年长的观众则表示:“韩美林先生的‘天书’让我想起了古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


为了研究和创造“天书”艺术,韩美林跑遍了全国的古陶厂、博物馆、古址、古墓,翻遍了各类古书,从甲骨、石刻、岩画、土陶、青铜、陶器、碑铭、石鼓等各种文物上搜寻记录了三万多个符号、记号、图形和文字。这些已失传或无法释读的符号和文字,大多是秦代统一文字之前的古文字写法。韩美林将这些尚未考辨音义的符号和文字搜集整理,以传统笔墨的表达、辅以现代时尚的书写形式,汇集成“天书”。

在古文字学家看来,这些字大多都“义不明”“不详”或是“无考”,没有什么大用处。但在韩美林的眼中,这些字却个个有情。韩美林先生说:“写这些不能读不能用的字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就这些不辨音不辨意的字,若不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大的遗憾啊,我跳出来写‘天文’是为了给美术界的人参考,看看这几千年竟然蕴藏着那么丰富的形象。我并不是给书法界的朋友们看的,我的角度很简单——‘欣赏视觉舒服的古文化感觉’就可以了。”


韩美林的“天书”艺术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超震撼的视觉盛宴,更引发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热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