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曾经流行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即创作以“为艺术”本身,为艺术而艺术思想的性质很有意思,因为它把工作的目的从几千年来的叙述进行颠覆,绘画形式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变成了绘画行为、形式、要素、技巧特征等对视觉的单纯满足,它使作品首先不再是认识性的,而开启了感受作品之门。
《安岳卧佛》60x80cm
中国美术界知道这一说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但真正理解并自觉实践这一思想的人却屈指可数,从认识画面到感受画面,其观念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今天也不能说我们真正重视到它的意义,它并没有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证明。作品先知先觉,自发如此这般理解并实践艺术的少数人中邓旭即是其中之一,这是我们在从现代艺术过度到当代艺术中可选择邓旭之流为研究样板之一的意义所在。
邓旭上世纪70-80年代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是俄国的写实绘画思想和技法,他一度也创作类似的作品,80年代中期以后他开始转而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强化这种感受,作品开始变得不那么自然,不那么准确,而是一种形式与美感伴生的、律动着的状态,你能感到与自然气息不一样的、个人的音乐效果,以此相应,他的画面开始平面化,整体表现力追求代替了焦点透视,正负空间的选择性减弱,用分割组织的空间结构、丰富的色彩配置表现出作品视觉上的韵味感和共鸣感。
《晨曦》80x80cm
总之,邓旭在当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于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那个时代,他的实践吸引了自己的追随者,应该说他唤醒了一种沉睡的,大家做艺术都需要的宝贵直觉,用自己的天分与努力做了一件今天看来似乎平凡,但当时并不简单的一件事。
邓旭在中国的后古典主义时代实践了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艺术生命节点在中国的示范,并产生了一种效应,虽然为艺术而艺术的阶段已经过去,数十年的中国绘画旅程中,欧洲几千年的艺术都已从这个大地上一晃而过,邓旭的艺术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现在开始大量的进行旅行写生,坦率地说,在后现代主义等于观念主义这样的偏狭之风挟带下,今天的写生被要求要么是一个文化场景,要么是一个观念下的背景。
《池塘交响乐》150x100cm
总之,刻意铺陈正成为新风景的时尚,炫技之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正在发挥着更大的影响,这形成了一个写生风景艺术的悖论;一方面要求超脱,一方面又在形式——痕迹之路上步步回归。
反观邓旭新的写生风景却有别一样生命力,首先,形式与色彩的喧嚣和操作已成为他的过去,正如一种在泥沼上的基底,宽博厚实,邓旭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加上天分,已使他的画面首先具有一种精神气质,是静观的,似乎是虚构的,但它又是熟悉的,重要的是浓烈的场景往往有一层薄薄的面纱,通过线条、色彩一点点渗透出来的气氛使整个场景浸透在一种情感与精神的雾中,使你感到而并不能清楚的言语它。只有作者平静于自己的内心而没有刻意于“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积累形成的本能才能把精神与视知觉充分协调起来记录那“观看”到的无数个瞬间于一体,事物自然地通过心灵,等于克服了空气干扰被优雅又非小资化的记录下来。
《池塘秋韵》80x80cm
其实,在后现代的合理语景下,真实的艺术生态更应像一片热带丛林,各种生命及追求都活跃于其中,都有自我的价值,这才是对当代多元文化共生概念的正确理解,精神和情感描绘性的作品要远远多于观念和思想类的作品,而成为今天的一种正道。
同时,与过往架上绘画的描述性、表现性不同的是今天的架上绘画更能开发个人的精神隐秘和探究个人情感玄冥,从而给新的真实赋予种种耐人寻味的气息、气质。今天看似铺天盖地的写生运动既是对抽象和观念表面化的一种反对,也是从事物观察心灵或者心灵盘点事物,进而重新确认自己的一种再寻找。
《春风再度化石村》80x100cm
正如前述,邓旭一直坚持对风景的处理,工作一直和这个主题的意象化有关,他的写生既和大家的活动似乎相似,又一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原创性,即在精彩的空间格局、充分的细节中蕴含着精神发酵后的沉淀效应,淡然而执拗,长久注视中的它除了深邃的美感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文/刘沛沛,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邓旭作品欣赏
《春生川口村》80x100cm
《村边的老梨树》80x100cm
《带回廊的小楼》80x100cm
《枫叶红时》80x80cm
《甘南盛夏》80x60cm
《古城花正艳》80x100cm
《湖水深兰》150x100cm
《化石村的土地菩萨》局部 120x100cm
《回娘家》80x80cm
《进士故宅》80x100cm
《泸沽湖畔狮子山》150x100cm
《木里三月》150x100cm
《娜姆的院子》80x100cm
《秋风过山林》80x80cm
《神山》80x100cm
《柿井小院》80x80cm
《太行山中石头村》120x80cm
《微微秋风起》80x100cm
《巍山古城》100x80cm
《温暖的冬天》80x60cm
《有雕楼的后院》80x80cm
《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240x80cm
《玉龙雪山下的玉湖村》局部 60x80cm
《扎尕拉风景》80x60cm
《逆光》80x100cm
(来源:重庆市油画学会)
画家简介
邓旭,1954年生于重庆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重庆油画学会顾问,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199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3-2005年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评聘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2003-2004年任重庆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2004-2010年任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2003年获得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2009年赴俄罗斯联邦瓦罗涅日州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高访学者,2006-2011年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2005-2016年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绘画作品十几次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曾在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展览并被美术馆、艺术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