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尘埃落定,德国变天了。

朔尔茨下台,墨茨接棒,德国政坛迎来了默克尔时代结束后的最大变化。



2025年2月23日,德国联邦选举结果出炉,社民党惨败,仅拿到16%的选票,绿党也跌至13.6%。

而昔日辉煌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终于翻身,以29%的得票率稳居第一,重新掌握组阁权。

但真正震惊德国乃至欧洲的,是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崛起

这个一直被德国主流政党排斥的极右翼政党,竟然大涨至20%,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即便无法进入政府,他们的存在,已经对德国未来的政策方向构成了巨大影响。

朔尔茨的失败,意味着德国经济下滑、政治混乱、乌克兰政策失衡,已经让选民彻底失去耐心。

而墨茨的上台,是否能让德国重回正轨?欧洲还会继续追随美国的步伐吗?

德国政治向来以稳定著称,很少有剧烈变动,但这一次,选民用选票给现任政府打了个“不及格”。



社民党(SPD):16%,大败,朔尔茨出局。

联盟党(CDU/CSU):29%,成功翻盘,墨茨将成为新总理。

选择党(AfD):20%,右翼崛起,尽管被排斥,但影响力大增。

绿党(Grüne):13.6%,环保议题失去市场,选民不再买账。

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影响德国,还会波及整个欧洲。

乌克兰问题、欧盟未来、美德关系,甚至德国的经济政策,都可能发生重大调整。



经济是头号任务,德国要找回“发动机”

朔尔茨政府执政三年,德国经济几乎停滞,甚至一度陷入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只有0.3%,比欧盟其他国家都低。

墨茨早就批评朔尔茨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灾难性的”,认为德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他的核心目标,就是恢复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少对新能源补贴的依赖,同时在全球贸易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但问题是,德国经济要复苏,必须面对两个棘手的问题:

如何应对美国的贸易壁垒?

特朗普已经放话,要对欧洲汽车加征25%关税,德国是欧洲最大汽车出口国,这一政策几乎是专门针对德国来的。

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过去几年,德国在中美之间摇摆,但德国企业界普遍希望加强对华合作,因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墨茨会怎么选?



对美关系:继续让步,还是敢说“不”?

特朗普的回归,让欧洲各国领导人头疼不已,特别是德国。

过去,默克尔对美国采取谨慎但务实的态度,既不完全听命于华盛顿,也不会与美国彻底闹翻。

朔尔茨政府在面对美国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德国被迫投入了巨额资金,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墨茨上台后,德国对美政策可能会有微调,但他依然会面临美国的巨大压力。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不会给德国太多喘息机会,墨茨如果想提振经济,必须找到与美国交涉的办法,否则德国制造业将继续受损。



乌克兰问题:德国还愿意继续埋单吗?

过去三年,德国是乌克兰最大的欧洲援助国之一,钱、武器、能源支持一样不少。

但现在,乌克兰战局陷入僵局,美国已经开始与俄罗斯接触,德国是否还要继续砸钱?

墨茨曾批评朔尔茨的乌克兰政策“没有战略”,但他上台后,能改变什么?德国还愿意继续为乌克兰支付战争账单吗?

如果德国减少对乌援助,意味着欧盟的整体态度可能也会变得更保守,这将直接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



极右翼崛起,德国政治生态彻底变了

选择党的崛起,是这次选举最大的意外,20%的支持率,意味着右翼民粹主义已经成为德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虽然选择党无法进入政府,但他们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德国的政治生态。

移民政策、社会福利、对欧盟态度,都会因他们的压力而发生改变。

墨茨本人虽然是传统保守派,但他也不得不在政策上向右翼靠拢,比如收紧移民政策、减少对欧盟的财政支持,甚至在外交上变得更加强硬。

这意味着,未来的德国,可能会变得更加保守,甚至在某些领域向美国靠拢,而不是继续走默克尔时代的中间路线。



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引擎,也是欧盟的领导国家,德国政坛的变动,必然会影响整个欧洲格局。

墨茨上台后,德国的优先事项已经很清晰:恢复经济、调整对美关系、重新评估乌克兰政策,同时应对右翼势力的崛起。

但问题是,他能做到多少?

美国的压力摆在那里,德国能否在贸易问题上找到平衡?

乌克兰战争仍在继续,德国是否还愿意继续为乌克兰买单?



欧盟的未来方向,德国是否会继续“领导欧洲”,还是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国内问题?

墨茨是德国“最务实”的政治家之一,但面对这样的烂摊子,他能不能扛住,还得看他接下来的操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