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最大在野党联盟党获得组阁主导权。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宣布胜选。这位爱穿深蓝色西装的69岁政坛“逆袭者”是何人?他能否让内忧外患的德国重振旗鼓?


从“亲美”到“独美”

历史上恐怕从未有一位德国政府首脑对美国如此情有独钟。据默茨自己统计,他去过100多次美国,并将美国前总统里根视为自己的榜样之一。

但随着默茨即将掌权,他曾经所青睐的“朋友”美国却变成了“敌人”。美国不再是里根所说的“山丘上的闪光之城”,而是不断挑战着他们的民主制度。

在此前召开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对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欧洲内部,欧洲背离了“基本的价值”。这引起了德国强烈的不满,默茨表示“时代需要变革了”,若欧盟还不能醒悟将为时已晚。


对于坚持“大西洋主义”的默茨来说,这是一次痛苦的、彻底的觉醒。

“对我而言,绝对优先的任务是尽快增强欧洲实力,以便让我们能一步步实现在防务上真正独立于美国。”23日晚选举投票结束后,默茨这样表态。

当前欧洲安全形势复杂,俄乌冲突持续,美国内政变化正导致跨大西洋关系进一步紧张。默茨主张德国承担更多防务责任,并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上任后,他能否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真正地捍卫德国及欧洲的自由,将是他面临的难题。

“起起伏伏”的政坛生涯

默茨1955年出生于德国西部的乡村地区。据他自己说,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且很早就抽烟酗酒。尽管有叛逆的倾向,他还是受到了当地保守文化的影响,在高中时就加入了基民盟。在军队短暂服役后,默茨读了大学并选择了法律专业。

1989年,默茨成为欧洲议会议员。五年后,当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他和德国政坛元老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走得很近,并从此之后地位不断提升,一度被认为是总理的有力竞争者。


他的上升之路被默克尔终结。2002年,在一场激烈的基民盟党内领导层竞争中,默茨败北,默克尔最终获得党内最高职位。

几年后,默茨选择从政坛退出,转向了律政界。他曾担任美国贝莱德集团德国分公司监事会主席。在此期间,他经常到美国和中国出差,但从未在德国以外的地方生活过。

告别政坛的这些年,他还担任了多家国际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甚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默茨爱好飞行,据说拥有两架私人飞机,在商界的长期经历也成为他竞选的卖点。

2018年,默克尔宣布卸任基民盟政党主席,那一年也成了默茨的复出之时。2021年,他再次当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并于一年后,当选了基民盟主席。

保守派的赌局

默茨接手的德国正深陷多重危机。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能源转型成本高企、企业信心受挫、资本外流加剧,失业人数攀升至300万,社会矛盾因移民问题进一步激化。

默茨批评朔尔茨政府,将德国经济困境归咎于其政策。默茨带领的联盟党竞选纲领提出要削减所得税和企业税,降低能源成本,放松管制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折射出保守派试图以传统手段重振经济的决心。


默茨最引人注目的主张莫过于重塑欧洲的战略自主。

他直言“德国必须结束对华盛顿的依赖”,并批评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命运“漠不关心”,对美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质疑北约在未来能否发挥其作用。

默茨表示,他希望能在八周内组建新一届德国联邦政府,“绝对优先的任务是尽快加强欧洲,以便我们能够真正逐步实现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为此,他计划推动构建独立的欧洲防务能力、组建欧洲军,试图以“软脱钩”逐步替代北约框架下的美欧权力结构。

身高1.98米、西装革履的默茨常被描述为“冷静、传统、务实”,拥有法学背景和律师经历的他,展现出精英阶层的自信。

这种“自信”能否为动荡中的德国带来“稳定与高效”?其政策能否调和国内分歧、平衡美欧关系,仍是未知数。

若成功,德国或成为欧洲自主的引领者;若失败,则可能加剧欧洲的分裂与迷茫。这场豪赌,不仅关乎默茨的政治生涯,更将定义德国在21世纪全球格局中的角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图片来源:默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