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袁雪
在古城苏州有一群蓝马甲,他们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古城里的每一寸土地,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网格+”治理模式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的新局面,网格员们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让社区充满了温情与活力,用真心织就民生幸福锦。
“网格+消防” 筑牢安全大防线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
为了守护居民的生活安全,网格员们把安全检查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定期深入居民家中和商户店铺。
“老板,您这胶管有点老化了,得赶紧换,安全可不能马虎。”近日,在新城一社区安全检查中,网格员陈华芳对某餐饮店经营主说。
据了解,新城一社区覆盖4个小区及四季商业广场,是典型的商业、住宅混合型社区,不少店铺为小区外沿街店铺。“不少楼盘是高层住宅,居住人口比较密集,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受影响的居民会很多,安全检查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陈华芳说。
此次安全检查行动中,网格员们重点检查了商铺、餐馆厨房内的燃气使用情况,确保燃气使用规范、胶管无老化、连接口紧密无泄漏、报警器安装到位等。
在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的同时,网格员们还不忘向居民、商户普及用火、用电安全知识,从用火注意事项到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事无巨细,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社区筑牢了一道坚固的消防安全防线。
“网格+巡查” 凝聚治理大合力
日常巡查是网格员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近日,在湄长社区,网格员周建英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巡查,途经湄长新村71幢时发现,该栋居民楼三单元的落水管脱离钉子,在空中摇摇欲坠。
“这可太危险了,万一掉下来砸到人怎么办!”湄长新村是无物业管理小区,要快速解决问题,就得赶紧借力。周建英立刻行动起来,紧急联系其他小区物业借来绳子,将松动的管子固定在6楼居民的防盗窗上,又拉起警戒线,提醒过往居民注意安全。
针对该隐患,周建英等网格员与海棠先锋一起,对该小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又发现了3处类似隐患。周建英迅速将问题反馈给社区,社区将情况上报街道,并依托“民生小事”项目,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经过两天的施工,小区内所有脱落的落水管都被重新固定,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头顶的安全隐患。
在吴门桥街道,像这样的网格员共有1355名,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平安宣传员、隐患排查员、情报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安全员、文明劝导员等六重角色,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他们携手物业、社区志愿者、居民代表等,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机制及“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形成了多元力量协同共治的模式,让网格员与街道、社区和居民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动关系,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快速响应,共同守护着群众的安全。
“网格+服务” 传递温暖关怀
“有事找网格员”,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居民满满的信任。在吴门桥街道,网格员们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是居民生活中的贴心人。
近日,在龙港苑社区,独居八旬老人邵阿姨外出回家时发现,大门的门锁出现故障,怎么也打不开,老人急得在门口直掉眼泪。
“阿姨,您别着急,我们马上想办法。”网格员陈森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联系她的女儿沟通情况,同时尝试各种方法开锁。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打开了门锁。
进屋后,陈森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贴心地给邵阿姨倒了杯温水,照顾她吃了些东西,直到确认老人身体无恙且情绪稳定后才离开。
“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太感谢你们了!”老人的女儿得知情况后,打电话到社区表达感谢。
清理积水、维修设施、排查隐患、走访老人……这样的感人故事时有发生,在网格员陈森看来,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一件件小事暖了群众的心。
以服务为核心,让问题在网格发现、在网格解决,吴门桥街道的“网格+”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未来,吴门桥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以网格为圆心,以服务为半径,进一步创新载体,开展个性化服务活动,让“网格+”的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张“幸福网”中,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共享基层治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