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0天的2025年春运于近日落下帷幕。面对春节返乡、聚会出游、节后返程及低温天气等多重考验,清远交警部门以科技为矛、以温情为盾,交出了一份平安答卷。

数据显示,春运期间(1月14日至2月22日),在全市高速公路车流量(2671.41万)同比上升14.47%的情况下,一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38.6%、下降16.67%、下降40.91%。未发生较大交通事故、未发生大范围、长时间交通拥堵,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这场“平安春运”的背后,既有智慧交通系统的精密调度,更有无数藏蓝身影在寒夜中的温情坚守。

从“潮汐分流”到“无人机巡航”科技赋能平安路

“请粤R3D5**车主注意,前方500米应急车道有事故,请立即驶离!”2月12日傍晚,二广高速清远段,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警务无人机盘旋在上空,通过AI识别锁定一辆占用应急车道的私家车,实时喊话警示。这一幕,正是清远交警“空地一体”智慧管控的缩影。

面对日均突破90万车流的压力,清远交警将科技手段融入春运“毛细血管”。在广清高速横荷服务区,“潮汐分流”模式成为破解“停车难”的利器。“我们利用南北服务区互通通道,将小型车导流至对向闲置区域,充电桩和停车位利用率直接翻倍。”据介绍,春运高峰期,该服务区单日最高分流车辆达1200台次,充电排队时间缩短40%。

今年春运,坚持创新守正,加强智慧交通管理应用也深入大大小小多条道路。春运期间,清远投入警务无人机,严查占用应急车道交通违法,喊话劝导简易事故当事人快速撤离,助力春运交通管控。其中,一段无人机5分钟快速定位事故现场、同步调度铁骑处置的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超百万播放量。

生命接力的背后 是高效联动机制跑赢“黄金时间”

2月17日下午,广连高速水边服务区传来急促的呼救声,一名突发疾病的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并昏迷,急需抢救。面对突发情况,执勤民警立即启动“警医联动”应急预案,与最近的医院取得联系,提前搭建“生命通道”。经过持续的救治,病人于17时41分恢复心率,并于18时许顺利抵达英德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警医联动”转移现场。

这场“生死时速”的背后,是清远各职能部门推进体系建设,快速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具体实践之一。

今年春运期间,市春运办成立联合指挥部,交通、公安、应急、卫健、消防救援部门及高速公路业主单位进驻交警支队指挥中心,集中办公,统筹调度各方资源,高效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以打造的“警+医+消+保”四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为例,清远各大高速辖区协调周边医院抽调医护人员组成交通事故伤者救治专班,派出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进驻服务区24 小时驻点开展伤者救治和医疗便民服务。此外,消防救援大队、11个保险理赔点进驻辖区高速公路,缩短出警距离,提高救援效能和理赔能力。

类似的协作贯穿春运始终。针对今年春节、元宵节前、节后高峰期,辖区内5条纵线高速全面启动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交警、路政、拯救三方力量火力全开,依托全市502台“和”对讲机,持续完善一路多方机制建设,密集式开展定点和动态管控工作,尽最大努力疏堵保畅,提高指挥调度效率。

“流动长城”守护归途 平安路上的“温情守护”

今年春运期间,执勤警员在许广高速上查处应急车道违法行为时,发现在一辆违法车辆上有两名小朋友脸色苍白。经了解得知,该车早上从外省出发,错过高速出口又未携带足够食物。执勤警员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后,又从车上拿出备用的食物与饮用水,给两名小朋友充饥。事后,该车驾驶人充满感激地说:“对于你们的处理结果我很认可,同时非常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节前,被装点得年味十足的“小篷车”走进清新、清城迎春花市,开启交通安全宣传之旅。节后,“小篷车”来到源潭服务区,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示在服务区停留休息的驾乘人员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牢记“一盔一带”、夜间行车要“亮尾”等安全知识,自觉杜绝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


“小篷车”宣传现场。

这些温情瞬间,被26个春运暖心驿站串联成线。各站点不仅提供热水、药品、充电等服务,还推出“轮胎安全检测”“防疲劳唤醒区”等特色项目。据统计,春运期间累计开展便民服务2133次,救助群众669人。正如一位首次参加今年春运工作的青年突击队成员在日记中写道“回家的路或许漫长,但总有一抹‘荧光绿’让你心安。”

“春运大考结束了,但平安交通永远在路上。”据清远交警部门介绍,归途终有尽,守护无止境,让"平安春运"模式成为日常道路交通管理的常态,是这支南粤铁军正用科技与温度编织着更加畅通安心的出行图景。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新清远 清远日报

采写:樊乾‍‍‍

编辑:谭清梅

校对:李爱华

二审:刘厚斌

三审:钟志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