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事问老师错了吗
有事问老师,和有困难找警察,大概是日常生活中听得最多的句式了。
但这个句式的叙事逻辑是反人性的。
这是实话。
社会人们都知道警察的内心对于“有困难打110”有多么抵触,背后的原因是体系性的困局:警察不是万能的,就像法律不是万能的一样。
同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所以“有事问老师”在理论上也许是成立的,但在现实中并不全对,要分情况。
比如湖南师范大学的文学教授彭泽润老师就有感而发了一番。
一位刚刚转入文学院的学生在微信群里问彭老师能不能把学习资料再发一下,因为她入群,看不到之前的群聊内容。
结果呢,这位彭教授就在群里阴阳怪气地diss学生,说她为啥不问别的同学要,是不是在家里依赖妈妈依赖惯了……
这个彭教授很显然就对“有事问老师”这个理论不赞成,他还解释说:学术上的事情要请教老师,这种事务性的问题就别问老师了。
原来“有事”指的是“思想上的事”而不是“要学习资料”。
并且都是大学生了,事务性的事情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凡事找老师,大学老师不是幼儿园老师,不是妈妈……
2.文学教授请珍惜最后的生源吧
对于此事,网友们的意见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有事问老师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算是“错”,无论是学习上的事还是学习资料上的事,向老师求助何错之有呢?
另一派认为大学生要有独立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不能事无巨细找老师,不做伸手党。
但无论正反两派,大家都觉得身为文学教授,在大群里公开diss学生斯文扫地,完全可以私下和学生提醒,没必要当众让学生下不来台。
众所周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这样一所超级有文学底蕴的高等学府里的一位文学教授,彭老师的这种行为实在是算不上为人师表啊。
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说,“文学”类学科已经走入了前所未有的“死胡同”,现在还有啥样的同学一心想要学文学呢?
山东大学够牛吧,包括文学在内的几十个专业停招了。
直接原因就是——这是一个不需要文学的时代,文学这东西说实话也不是“能够传授的”,它太讲天分和机遇了。
所以作为一个绝对的夕阳专业,彭老师还是要珍惜这难得的生源啊。
这个学生还是从别的学院转入文学院的。
没想到兴冲冲地转过来并且展示了强烈的求学欲望,却遭此羞辱……
3.大学老师请摆正自己的位置
从更深层次来看,大学老师竟然“敢于”这样怼学生,怕是离不开“官威”这个东西。
彭教授1963年生人,现年62岁。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用所所长,语言学、书法学学科带头人。汉语专业博导,书法、语言、汉语、汉教专业硕导,并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语言理论分会理事长。
瞧这一堆头衔,我只读到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一股酸腐气扑面而来,倒是颇有老干部的神韵——有文采、有学问、会写毛笔字……
大哥,要不是出了这档子事,谁知道您这位大教授啊……
对于社会而言,我们不需要“老干部”,我们的孩子更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睁开眼睛看社会的真正的“老师”,是易中天那样的人,而不是倚老卖老、越老越矫情的“教授”。
说白了他不就是觉得自己是教授,却还要在“一线窗口”给普通学生提供事务性服务大材小用嘛……好大的官威,真把自己当成一个白白胖胖留着长指甲的“官”了。
也就欺负欺负这些年轻学生,而且怼人也怼的毫无新意——动不动就扯别人的妈……
亏他还是个文学教授。事务能力不行,这业务能力也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