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5岁是人生的七点半”成为网络热梗。这句话源于一位网友的突发奇想:如果将80岁的人生比作一天,25岁正好是早晨的七点半,也象征着人生的黄金时期刚刚开始。有网友评论:“突然就感觉前途一片光明了。”“年龄焦虑一下就好了。”
作为一个也即将迎来25岁的人,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感觉是有些“鸡汤”,但转念一想,也确实能给身处逆境的年轻人带来些许慰藉。25岁正处在由青涩迈向成熟的关键转折点,或许正面临工作、感情、未来的诸多选择,充满了困惑与迷茫。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年龄焦虑”泛滥,每个人的头顶似乎都安着一个“人生进度条”。将人生长度等比压缩为24小时的计算看似精确,却无形中将人生简化为线性进程——我们被迫在特定的年龄段完成所谓的“标准任务”,从求学、就业,到结婚、生子,每一步都似乎有着既定的时间节点,一旦偏离,便可能遭受来自外界的质疑和自我内心的煎熬。
事实上,人生不是工厂流水线,没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生命更不是精密钟表,不需要严丝合缝的齿轮咬合。梵高27岁才拿起画笔,但丁35岁开始创作《神曲》,达尔文50岁出版《物种起源》,姜子牙80岁拜相……由此可见,不必盲目追随他人的步伐,更不必因一时的落后而自怨自艾。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专注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人生的美妙之处恰恰在于不可预测性和多样性。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是自由的,因为他是他自己的创造者”,人生的创造权也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25岁当然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龄,但年龄不该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我们不必急于给自己的人生下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时区”各不相同。与其焦虑“人生进度条”,不如鼓励自己拥有在任何一个时刻都能拥抱未知与挑战、追求热爱与梦想的勇气。
原标题:新民随笔丨“25岁是人生的七点半”
栏目编辑:郁晶陶 题图来源: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