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2025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综治计划”)今日公布,记者注意到,其中涉及32项主要工作任务,涵盖北京交通的方方面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依旧是今年综治计划的重点,将坚持绿色发展,提升交通“多网融合”质量,今年计划开通17号线剩余段、6号线南延2条(段)线路,还将加快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建设,北京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由88%提高到90%。
综治计划提出,2025年,北京市将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2条(段)线路。
同时,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R4线一期北段。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和11号线前期工作。开通轨道交通8号线大红门站。开工建设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修订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更新、10号线信号系统整体更新改造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程。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引导标志。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轨道公交融合发展。建立轨道公交融合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新开轨道交通车站和50个重点车站优化公交接驳线路90条以上。持续优化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布局,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由88%提高到90%。选取1-2条与轨道交通并行地面公交线路,试点公交轨道应急联动运输。选取1-2个区域,打造轨道公交融合交通样板。建设完成50个轨道站点接驳换乘指引,并实现换乘线路语音报站服务。
为方便多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还将加快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建设。制定《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推进落实。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资源整合机制,推进场站用地综合利用,按照“以站定线”“站城融合”“接驳便畅”“灵活设置站点出入口”原则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站点位置、配置建设指标。研究轨道交通快线有效实现方式。围绕优化步行通行空间、便捷非机动车停放、优化公交接驳、完善机动车停放及停靠设施等方面,开展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全市完成不少于50处。
地面公交方面,综治计划提出将继续推动提质增效。修订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持续拓展公交通学、通医、通游服务,优化线路30条。优化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组织模式,探索开展预约公交试点。推进望京、化二、六里桥西、宋家庄南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并实现公交场站功能。试点1-2处公交场站复合利用。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