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段子:去医院看病,如何用一句话让所有医生破防?答案是——“可我看网上不是这么说的呀!”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段子也是如此,几乎没有哪个医生听到这句话不会破防,毕竟人家兢兢业业学了好多年的专业知识,竟然被互联网上那些杂七杂八的假信息给质疑了,若非职业操守还在,恐怕说出这句话的人已经被医生骂出去了!

可自从DeepSeek出现之后,一切都变了!网上有一名医学博士发布了一则吐槽DeepSeek的视频,自嘲地表示“天都塌了”:一名患者来医院诊断,在自己为病人开出治疗方案后,患者查询了DeepSeek之后质疑了自己的开出的治疗方案。



原本这名医学博士还要生气呢,可看了DeepSeek的回答之后,自己也不确定了,于是带着气又查了一遍,才发现医学指南更新了,DeepSeek说的竟然是对的 ,这下可真是当着患者的面被打脸了!

医学生“天都塌了”,患者问DeepSeek后质疑治疗方案,医生被打脸

医学生作为专业领域培养的重点人才,多年的学习加上辛苦的规培,为的不过是让自己的诊断具备权威的专业性,可如今,DeepSeek的出现似乎正在向医学领域发起挑战:你没有及时了解到的更新讯息,我马上就能了解并且进行运用,难道医学生真的要被人工智能给搞失业了吗?



看了评论区其他医生的分享,才得知患者用DeepSeek去验证医生的专业性,并非个例,一名医生在给出诊断之后,患者毫不避讳地当着医生的面用DeepSeek验证诊断方案,在发现医生给出的诊断方案跟DeepSeek完全一样之后,患者还笑着夸了医生一句“真专业”!谁能想到医学领域也能因为AI的出现面临前所未有的失业危机。



但是DeepSeek真的能完全替代医生吗?早在DeepSeek问世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做手术的研究,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医学领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突破。

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AI能彻底取代医生,在医院已经有了这种现象,有患者对DeepSeek描述自己的症状,并且根据DeepSeek给出的诊断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药,事实证明多数情况下DeepSeek给出的处方单都是正确的,但患者放弃医生诊断,实则是自己承担了风险最大的步骤。



把健康甚至是生命交给没有“行医资格证”的AI,风险谁来承担?

真正难的不是给出处方单,而是做出诊断,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而患者自己询问DeepSeek后给出的诊断,则是患者自己向DeepSeek描述的症状,这其中若有描述不当的情况,势必会影响诊断的结果。

而DeepSeek跟真人医生最大的区别,除了不会像真人医生那样反复询问病人的感受外,更不具备全方面“望闻问切”的能力,因此DeepSeek的诊断和处方或许可以作为参考,但直接拿着DeepSeek的处方单去买药,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关键是这个风险该有谁来承担呢?是患者自己还是AI?



目前湖南省已经发布了明文规定:禁止使用AI自动生成的医疗处方,并且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通过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处方,且医生开具处方签需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问诊。



也就是说,患者想拿着DeepSeek生成的处方直接去买药在当地已经不被允许了,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假处方”薅医保的羊毛,也是为了防止AI乱开药害人,看起来高科技的AI看病,背后的隐患我们不得不防:过敏史、基础病、望闻问切的每一个环节,看病都不能少,真的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交给一个没有“行医资格证”的数据,才是真的胆大妄为!

从安全角度出发,无论AI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不可能彻底取代某一个行业,AI作为工具只能增加便捷提高效率,但彻底取代背后的潜在风险和责任划分问题,至少目前是无法全部解决的。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