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怎么可能去美国?他当年才7岁!”

邵承友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苦苦寻找了5年的儿子,再次得到消息的时候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当初自己儿子走失的时候明明才7岁,为什么5年过去会出现在美国呢?他的儿子又是怎么走丢的呢?



意外走失的7岁男孩

2006年的春节,邵承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是个四川汉子,常年在外打工,攒钱养家。



这次好不容易趁着过年,把7岁的儿子邵龙桥和妻子从老家接到南京,想一家人好好团聚。邵承友在上海忙活,离南京不远,特意托了大哥帮忙先把孩子带过来。

他想着,等自己忙完手头的事,一家人就能在南京吃顿热乎乎的团圆饭,再也不用天各一方。

大年初五那天,南京夫子庙热闹得像开了锅。灯笼挂满街头,摊贩吆喝着卖糖葫芦和玩具,挤满了过节的人。



因为邵承友还没到,就让还没过门的侄媳妇带着邵龙桥先去逛逛。才7岁邵龙桥看见玩具摊就走不动道,非嚷着要买个拨浪鼓。

侄媳妇逗他:“再闹腾就不要你了啊!”说完假装往前走,想吓唬吓唬他。可她刚迈出几步,回头一看,邵龙桥真不见了!

人潮像海浪似地涌来涌去,小小的身影早就被淹没。她急得满头大汗,扯着嗓子喊,可哪还有孩子的影子?



这边侄媳妇慌了神,那边邵承友接到电话,脑袋嗡的一声像被雷劈了。

他扔下上海的工作连夜坐火车赶到南京,满脑子都是儿子那张圆乎乎的小脸。他不敢想一个7岁的娃走丢了会遇上啥。

到了南京邵承友带着亲戚朋友,把夫子庙附近翻了个底朝天。寻人启事印了几千份,贴得满街都是,上面写着:邵龙桥,7岁,大眼睛,穿红棉袄。



可找了好几天,连个影子都没摸到。他赶紧跑去派出所报案,满心希望警察能帮上忙。

可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有戏剧性。那天晚上邵龙桥一个人在街上晃荡,饿得肚子咕咕叫,捡了饭馆门口的剩饭吃。

一个路过的好心人瞧见,觉得这孩子衣服挺干净,不像流浪的,就把他送到附近一个派出所。



小小的邵龙桥吓得懵了,警察问他咋回事,他只记得侄媳妇那句玩笑话:“姐姐不要我了。”

警察一听心想这可能是被家人扔下的孩子,就在系统里查有没有人报失踪。

可那会儿邵承友还在火车上,压根没来得及报案,系统里啥也没有。警察没办法,只好先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安置。



第二天,邵承友跑去另一个派出所报了案,可惜晚了一步,两个派出所信息没对上,孩子已经不在警察手里了,结果父子俩就这样错过了。

找到时孩子已去美国

邵承友哪肯罢休啊,从那天起他像丢了魂似的满南京跑着找儿子。寻人启事贴了一轮又一轮,亲戚朋友的车开遍了大街小巷,连四川的妻子都怀疑他把孩子卖了,两人吵得天翻地覆。



五年时间,邵承友的头发白了一半,晚上睡不好,白天醉醺醺,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他总梦见邵龙桥哭着喊“爸爸”,可醒来只有冷冰冰的枕头。

直到2011年事情才有了转机,大哥突发奇想把寻人启事发到网上,网友们七嘴八舌帮忙出主意,有人说:“去福利院查查吧!”

邵承友一听,赶紧跑去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一问,果然有邵龙桥的记录!他激动得手都抖了,以为这下能把儿子接回家。



可福利院的人却泼了盆冷水:孩子早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走了,飞到大洋彼岸,成了“美国人”。

邵承友愣在原地,眼泪哗哗往下掉。好不容易找到儿子,却已经隔了一个太平洋。

原来邵龙桥在福利院待了五年。刚开始他还天天盼着爸妈来接,可一年年过去一直都没人来,他慢慢觉得自己被扔下了。



后来他主动跟院长说想被领养,就这样被美国夫妇带走开始了新生活。邵承友听完,心里跟刀割似的又悔又疼。

他怪自己当初为啥没早点想到福利院,又气警察当初报了案咋没消息,可一切都晚了。

邵承友不死心,求公安帮忙联系美国那边。他还提笔写了一封信,字字都是血和泪,写了自己这五年的苦,写了对儿子的想念,求他能明白爸爸从没放弃过。



这封信寄出去,像扔进大海的瓶子,成了“史上最远的家书”。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回音杳无踪影,而邵承友至今也没能释怀,仍旧在寻找亲生儿子。

只是不知道邵承友会不会和曾经另一个母亲一样幸运,他的儿子在走丢30年之后却再次回家,并且和父母相认。

走失30年后认亲的母子

三十年,足以让一个三岁迷路的孩子长成有担当的成年人,也能让一段断裂的亲情在时间里悄然修复。



1994年成都火车站人潮汹涌,三岁的苟永明与母亲走散,父亲遍寻无果,母亲被送回老家,他却因语言不通最终流落福利院。

两年后一对荷兰夫妇被他的安静乖巧打动将他带到异国,从此他有了新名字、新生活,却始终藏着一颗寻根的心。

在荷兰语言障碍曾让他与同龄人疏远,但养父母的耐心陪伴助他逐渐融入,甚至在10岁得知身世后,点燃了他寻亲的渴望。



他苦学中文,大学选修语言学,几次踏上成都的土地,虽因城市变迁无功而返,却从未停下脚步。

2023年,DNA技术终于为他打开了重逢之门——四川一位母亲与他匹配成功。

那一刻30年的空白被泪水填满。他得知父亲已逝,母亲因思念成疾,而叔叔还为他保留了一笔拆迁款,那存折承载的不仅是钱,更是家族的牵挂。



重逢后他没有选择转身离开,而是陪伴母亲填补岁月留下的裂痕,甚至计划在中荷两地奔波,守护两份亲情。

如今他博士毕业,在加拿大安定下来还加入寻亲组织,用自己的经历点亮更多迷途孩子回家的路。母亲在他的陪伴下精神渐好,家族因他回归重聚一堂。

参考资料:
央视网:《男子在儿子失踪后苦寻5年 发现其被外国人领养》2011-9-10
华西都市报:《四川男子苦寻爱子5年 无奈已被外国人领养》2011-9-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