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文/摄)2月25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到2035年,南京将建成长三角国际枢纽集群区域辐射中心。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建成“空地一体”出行网络,都市圈内实现0.5—1小时城际铁路、高快速路“双快”通勤,禄口机场空铁联运网络1小时覆盖南京都市圈,2小时基本覆盖江苏省和安徽省设区市。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睿介绍,规划以综合效率高、系统流程优、物流成本低为导向,围绕着力强化国际枢纽功能、拓展枢纽战略腹地、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出到2035年,南京将依托国内领先的国际航空枢纽、航运物流中心、国际铁路枢纽,全面建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区域共享的海陆空运输网络,以多式联运、多站联动为标志的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体系,成为要素集聚程度高、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规划,南京将建成面向亚太、融入全球的双循环战略支点。到2035年,20小时航空连通苏皖两省95%以上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630万TEU,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万TEU。
南京将建成长江经济带海江河、公铁水转运中心。到2035年,江海转运枢纽功能显著提升,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达到46%,铁水、海江河、公铁等精品联运线路覆盖全国主要货运枢纽,枢纽运转效率显著提升,货物等待时间进一步缩减,多式联运换装不超过1小时。
同时,南京还将建成以枢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融合中心。枢纽全流程智慧化应用水平达100%,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南京枢纽特色。枢纽资源集聚程度领先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枢纽经济区GDP(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