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
走访种植大户了解采前茶园管理、开会商讨省外采茶工落实情况、记录茶农新一年建议诉求……
最近一阵子,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杨广奇步履不停,频频蹲守一线调研。“茶叶开采前,忙得就跟打仗一样,节骨眼上,对于茶农来说,就是战备阶段。”杨广奇形象比喻道。
金鸡笼村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这里拥有茶园面积近万亩,是宣城黄金芽原产地的核心示范区。早春二月,行至于此,满眼绿意扑面而来,置身山顶,目之所及,一片春光盎然。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金鸡笼村在茶叶这条赛道上显山露水。
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新修茶山进出道路、注册茶叶特色品牌……这些年,在杨广奇的带领下,全村通过一片绿叶子,“沏”出了一条乡村致富路。
全国人大代表杨广奇(右)走访种植大户了解茶园管理。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在村里头,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杨广奇为“兵书记”,不单单是因为他当兵出身,还因为他自带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
要知道,杨广奇刚到村里时,等于是白手起家,那时候村集体账面上几乎为零。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自打返乡担任乡村“带头人”以来,杨广奇从未远离“泥土”。扎根金鸡笼,他的履职也带着特有的“泥土气息”:脚步遍及全村家家户户,建议更来自村民日常所盼。
身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广奇长期关注农村发展,也对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有着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
“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为人民发声,我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更有质量的建议。”杨广奇说,去年茶叶行情受到影响,今年要补齐短板,在茶产业延链、补链上做文章。
为此,今年上两会,他特地准备了一份关于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议,“广德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结合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致力于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通过联农带农,把短板补齐,把优势拉长,让老百姓的收入进一步稳步提升,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更大的收获。”
俯瞰金鸡笼村茶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乡村振兴,核心在产业。”杨广奇感慨,虽然今年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个年头,但他认为,自己一直都是学习的过程,还要在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一叶”带“一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茶产业成了金鸡笼村的支柱产业。去年,全村茶叶总产值突破亿元。
“附加值提升还有空间,工艺上再优化,包装上再出新,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延长茶叶保质期,形成不同口感,适合更多人群。”杨广奇坦言,目的就是把茶农手中的茶叶卖出去,卖上好价钱。
采访中,杨广奇给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谈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除了专业知识外,更有浓厚的民生情怀。比如,聊到凤凰山水库时,他一直牵挂着水库移民;说及“以竹代塑”时,他反复强调林农的重要性。在他心里,要带着对“三农”的思考和感情履职。
“离赴京参加两会还有一周,利用这段时间再到茶园和茶农家里转转。”杨广奇说,要把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所感,写实写透,形成高质量的建议,带进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