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波在无花果大棚中。
人物档案
柏波,28岁,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人,2016年退役,2018年返乡创业,经营银河湾无花果园。
创业故事
2018年,经历了两年打工生活的柏波,身心俱疲。就在这时,家乡银河村即将被升级改造成旅游景点的消息如同一丝曙光,点燃了他返乡创业的希望。
“好不容易把你送出去了,现在又要回来,到底是怎么想的?”父母听到柏波的想法后,满脸疑惑与不解,极力反对。然而,柏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母的反对并未动摇他的决心。
作为退役军人,柏波的就业情况一直受到村里的关注。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学仁亲自上门劝说柏波的父母:“孩子在外面见识广,回来可不是光出力气干农活。你们有丰富的经验,人家有新的技术,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吃苦受累了!”经过两个月的软磨硬泡,父母最终无奈地同意了。
柏波回想起在新疆当兵时品尝过的新鲜无花果,那滋味至今让他回味无穷。说干就干,柏波开始频繁去银川市,向无花果种植户请教,认真记录每一个种植细节,从土壤改良到灌溉技巧,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项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经过深入了解,柏波发现无花果不仅产值高、收益好,而且西北地区偏碱性且富硒的土壤,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无花果的糖分累积。
2018年4月,柏波种下了第一批300多棵无花果树。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树苗全部枯萎。他将树苗挖出来切片,仔细查找资料,对比截面状态、含水量、颜色,最终确定是气温突降导致树苗死亡。
为了应对天气变化,柏波四处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发现扦插育苗可以提高无花果的存活率。当年6月,他从河南订购了1000株树苗,开始新一轮种植。幸运的是,这批树苗存活率达到了90%。当年8月,柏波开始搭建大棚,就这样,第一批无花果树成功熬过寒冬。
新问题接踵而至,第一批无花果面临滞销。果园地理位置优越,但仅靠向过路司机零售无法支撑局面。柏波跑遍了银川的农贸市场和水果店,尽管谈成了几家合作,但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磕碰让他的收益大打折扣,再次陷入困境。
2019年,银河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正式开放,无花果迎来好机遇,柏波的新农人特质也凸显出来。他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宣传视频,展示无花果的生长过程和果园的优美环境;另一方面准备了采摘、品尝、讲解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无花果的魅力,还鼓励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游玩经历。惠农区团委、网信办以及礼和乡的干部也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号、个人社交平台帮他宣传。就这样,柏波的无花果鲜果采摘迅速打开了市场,成为银河村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年吸引1万多人次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如今,无花果每年为柏波带来12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还解决了村里十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此时,原来的6.9亩设施冷棚已供不应求。柏波又承包了6栋设施温棚,开始新一轮种植。取得了经验,柏波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让30多位村民从中受益。(记者 龚依然 文/图)
点睛之句
柏波:“无花果不好卖出去,我们就把顾客迎进来,用新鲜的体验和甜蜜的口感留住大家!”
乡亲们说
银河村党支部书记徐万胜:这小伙爱学习又踏实肯干,一心扑在土地上,把地里那些事研究得特别明白,以后肯定还能把事业干得更好!
村民吴会英:柏波是个热心人,帮我们家抢收,还帮邻居家的母牛接生,地里的事情比我们还专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