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4年Q3季度,自2016年以来蔚来汽车累计亏损了960亿。
这960亿数据不包括2014年成立初期以及2015年的亏损,如果计算2016年之前的数据,蔚来汽车的亏损额可能超过千亿。
李斌的高端新势力路线以及换电策略,的确为市场打开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至少在当年中国品牌难以打破合资车技术壁垒的时候,蔚来率先发布的ES8,成功的敲开了高端车市场的大门。
当年有个词,叫“蔚小理”,也就是以蔚来为打头的新势力阵营,不会向命运低头。
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持续亏损必然会让其进入到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中,至少在蔚来十周年后的今天,如何盈利还是蔚来应该思考的问题。
2024年,蔚来销量超22万,曾经的“小弟”理想汽车完成了50万销量,两倍之余销量的同时,还在盈利能力上完成了反超。
理想的策略非常简单,市场需要什么,我给什么。
大空间、新能源号牌、不焦虑的发动机以及威武霸气的造型设计理念,理想汽车2024年的均价超过了30万,属于典型的不可复制成功品牌。
蔚来一向坚持自己的高端纯电路线,补能方式选择了自己独特的换电策略。
高端纯电路线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高端用户,选择一个有续航焦虑的纯电车,这个问题放在插混、增程选择性极多的今天,越来越难打动消费者了。
核心原因是,纯电车型天生有一种“工具缺失感”,尤其是在冬季、长途使用时,高强度场景下,所有的纯电车都会表现出焦虑感。
这不是蔚来一家面对的问题,是所有的纯电技术路线产品都会遇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因为缺失了内燃机,现有的技术表现出来的焦虑。
所以蔚来给出的方案其实也很明显,就是换电站。
蔚来产品不仅仅可以充电,同时还可以换电,这是相比于普通电车,其作为高端电车品牌更多一层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在2024年获得了22万余用户的认可。
不过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卖的越多,换电站就需要建的越多,换电站的成本以及人员的服务成本也会不断加大,这种叠加幅度要远远大过其它的技术路线。
对于终端销售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解释成本”太高,相比于AITO、理想增程的“可油可电”,纯电技术路线面对的群体更小一些,销售时的压力也会更大。
市场对纯电车的接受幅度有限,其实就是特斯拉的25万级定位,定价超过30万的纯电产品市场接受度会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纯电产品的降价速度快,核心成本过去是电池包,但过去两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最高的60万每吨降到了如今的8万每吨,核心电池包成本的大大降低,注定了生产电车的成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整个市场的纯电车价格都在积极下调,对于蔚来来说是一种压力。
给蔚来提两个比较诚恳的建议:
1、推出大电池包、小内燃机的增程路线,免除纯电车的焦虑,增程换电不是一个技术难题,还可以降低自己的换电压力。
2、积极调整价格,可以拥抱更大的用户群体。
事实上,蔚来的技术服务、自动驾驶辅助、用料、舒适感都非常优秀,无论是ES6、ET5、还是ES8,都拥有不错的产品技术功底,作为一台车,蔚来是相当优秀的。
如果能够配合内燃机打出一手好的增程牌,蔚来的未来还会更加光明。